去年新课标大幅提升了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思维等方面的要求,加入了更多人工智能、开源硬件、网络安全等知识。

随着教育部最新全国性中小学竞赛白名单的公布,少儿编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从“非刚需”转变为“刚需”。

人工智能趋势和教育政策的双重引导下,编程在全国中小学课堂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被全面取消的同时,编程、机器人等科创类赛事却红火了起来。

政策扶持、资本火热,以少儿编程为载体的计算机科学,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少儿编程不仅成为当今社会的“新风口”,更成为眼下最火热的“鸡娃”方向。

百度给出的定义是少儿编程教育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解难能力的课程。

对比全球各国的编程政策可以发现,少儿编程或成为各国软实力发展的主力板块。

根据以上的大环境中,少儿编程的发展是必然的。真正的少儿编程教育,他不会是将贩卖家长的焦虑放在主要位置,而是对国家的编程普及和软实力助力为优先考虑。

说回少儿编程,其实早在2014年浙江省就开始将包含编程在内的信息技术科目纳入高考,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陆续将编程纳入升学考试,为的就是早日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未来社会将是人工智能时代,不会编程语言将失去许多就业机会,不懂编程语言将渐渐与社会脱节,就像我们的长辈面对智能手机那样束手无策,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社会发展,编程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编程语言将成为人类的第三种语言不是夸大其词,家长打开手机或者电脑看看,里面的每一个应用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功能都是由编程语言组成的,人类已经离不开编程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和便捷性。

在如此环境下,少儿编程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存在贩卖焦虑这种说法。少儿编程,不仅仅是升学考试的垫脚石,更是对国家缺少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软肋的弥补。

其实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焦虑是由于自身对这编程学科的不了解,对孩子学习热度的不自信,对孩子未来竞争力的担忧。

家长不能为自己教育空白焦虑买单,但要为孩子的未来买单。“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暇、僵化不变的东西。他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少儿编程也一样,教育的创新与升级会一直在。懂得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机会,引导孩子接触新的未来,也未尝不可。毕竟托举世界未来的人是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