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3285,阅读时间:约9分钟

编者按:薙(tì)刀是一种独特的日本武器,是在长柄上安装一个有弧度的刀,看起来像是一个长柄的日本刀,但是又不太一样。目前一提到薙刀术,基本上就指的是日本一种专门的女性武术技法,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我们之前说的日本剑道、居合一类一样,都是形势变化带来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薙刀是怎么从主战兵器称为日本女性专属武术种类的。

其实“薙刀”这个名字本来就是适应形势变化诞生的。最初这款武器被称为长刀,本来就是长杆武器嘛,不过随着另一种更有名的武器打刀诞生,而为了区分打刀和短刀,因此长刀被改成“薙刀”,其实长杆刀世界很多国家的冷兵器中都有,不过像薙刀这样刀身窄的不算太多见。

▲“长卷”,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薙刀很多时候也叫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卷”,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薙刀很多时候也叫长卷
▲朴刀在中国是个常见兵器,水浒传里更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朴刀在中国是个常见兵器,水浒传里更是如此

薙刀何时诞生的,目前日本学界也没有个定论,不过有个事情是清楚的,之所以使用这么长的杆,主要还是为了增加劈斩威力,只不过日本人走的技术路线比较奇怪,正常情况下会像中国一样增加刀本身的重量,再辅以长杆,自然劈斩能力出众,但是日本不只是这样的。

日本学者一般认为,薙刀诞生前最常见的就是普通刀剑,但是后来随着军阵化的作战形式,增强劈斩能力自然成为主要需求,因此选择加长刀柄,这样甚至可以缩短刀身,便于制造,就产生了类似于“长卷”这样的武器,从外形上看,像是一个刀柄和刀身长度差不多的日本刀,用法可能类似于中国的朴刀。

这种武器在奈良时代(710-784年,约唐中宗到唐德宗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1185-1333年,约南宋孝宗到元惠宗时代)比较流行,之后逐步延长刀柄,刀身样式也开始发生变化,也就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薙刀。当然有关于这件武器的起源与发展日本学界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古代日本薙刀可是标准军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日本薙刀可是标准军用装备

在古代日本,武士的作战主要形态是使用弓箭骑射,咱们熟悉的流镝马就是一个体育化的变形;如果出现武士单挑(一騎討)。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军阵越发完善,劈斩能力出众,又能再一定距离上打击敌人,马步都可使用的薙刀变成了标准装备,上至武士,下至足轻(就是普通轻甲步兵)人手一杆。

日本学界认为,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大约是唐中期至南宋中后期)薙刀多用于步战;南北朝时代(1336年至1392年,大约元代后期至明初)薙刀在马战上也广泛运用,当然太刀、大太刀、枪等也在使用,但是薙刀最常见。

薙刀比较长,并且刀身狭长,不但可以劈斩,也可以横击和突刺,如果有钱的话,还可以装个刀纂,破甲有奇效,所以对于武士来说,骑射不好使了(比如箭矢用尽了)的时候,薙刀比太刀之类好用得多。其实日本在古代战争中,砍马腿之类的战术也很常见。

▲古代日本的将军也喜欢用薙刀,因为此刀马步皆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日本的将军也喜欢用薙刀,因为此刀马步皆可

但是薙刀之类的长杆兵器有个大问题,就是杆容易折断,尤其是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当时科技能力有限,对于刀杆的处理并不象中国这般繁琐,比较容易断,所以有些资料也声称南北朝时代武士对于太刀的评价比薙刀更高。因此也出现了在刀柄上缠上绳子或者直接包上薄铁皮(蛭卷)进行强化。

▲战国时代长枪就比薙刀用的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时代长枪就比薙刀用的多了

随着日本战争规模扩大,制造更容易的枪越来越多,并且枪杆比以前长的多,再加上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大约是元惠宗到明神宗时代)日军军阵阵型越来越密集,长枪越发重要,逐步取代了薙刀,执行劈斩任务的足轻也逐步使用长卷代替。到应仁之乱的时候,长枪已经取代了薙刀。也有不同观点,有些人称战国时期薙刀也在用,历史学家近藤好和提出枪取代薙刀是在战国中后期开始的。

▲薙刀以刀身弯曲度不同分类,最后面这个筑紫薙刀安装方式较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薙刀以刀身弯曲度不同分类,最后面这个筑紫薙刀安装方式较特别

到了江户时代,最初薙刀术和枪术、剑术一样,都是日本重要的军事技能,各流派开始诞生,另外薙刀术被当作女子的修身和防身技能被接受,有说法是江户幕府有段时期禁止使用标准的军用薙刀,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静形薙刀”,但是女性使用的小型的薙刀,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巴形薙刀”并不在禁止之列,所以得以流传。

据说早年日本学界一般认为由于练习薙刀术的主要是女性,因此薙刀刀身越来越小。但是近年来很多日本学者发现江户时代的文献里面提到女性练习薙刀术的并不多,反而是在军事行动之外,例如打架斗殴中有很多使用薙刀的记载,这说明薙刀形制的变化和是不是女性练习没什么关系。

▲南北朝时代的日本流行过一种大型薙刀,叫做大薙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朝时代的日本流行过一种大型薙刀,叫做大薙刀
▲明治以后,女性练习薙刀蔚然成风,因此这种固有印象逐步流传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治以后,女性练习薙刀蔚然成风,因此这种固有印象逐步流传下

到了明治时代,根据刀刃的弯曲情况,将薙刀分为弯曲大的“巴形”、弯曲小的“静形”两种。注意,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刀弯曲程度分的,并不是刀身的大小,巴型薙刀体积和重量上反而要比静型薙刀更小,因为后者是标准军事装备。

明治时代的薙刀术作为武术就比较受民间欢迎,到了大正时代和昭和前期,薙刀术作为女性专用武术项目逐步普及,这次是有据可查的,所以薙刀是“女人的兵器”的印象在日本人心目中逐步形成。现代薙刀术和居合、剑道一样都成了表演项目,强身健体用的,顺带代表一下日本文化,已经失去了军事意义。

▲薙刀主要由刀身(穗)和刀柄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薙刀主要由刀身(穗)和刀柄组成

薙刀主要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长度一般为30-60厘米上下,也就是1-2尺,当然也有大型的,长度超过90厘米的,另外早年薙刀刀身根部往往安装鎺(就是一个防止刀剑从鞘里滑出来的一个部件,安装在刀身尾部,比刀身厚一些)和切羽(格,就是护手盘),刀身形状最初采用类似“菖蒲造”或“冠落造”样式,后来逐步增大。

开始的时候刀茎(也就是刀把)比刀身长,但是并不像枪或者矛存在茎比尖长很多,后来逐步的刀身超过刀茎,刀身上有铭文。

▲薙刀刀柄的横截面是椭圆的,便于握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薙刀刀柄的横截面是椭圆的,便于握持

从目前的衣物来看,随着时代变迁,刀身越来越大,弯曲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并不是线性的,会有反复和不规律。至于巴、静两型不再赘述。但是目前发现的历史遗物,采用巴型刀身的薙刀刀柄要比使用静型刀身的短,也就是短柄薙刀都是巴型的,一般认为巴型刀身弯曲度大,用较少的力量即可完成劈斩,因此对于马上和身材较小的人(比如女性)使用有利,但代价是技法上要复杂一些。

不出意外的,日本史学界对这个说法也有不同认知。因为从目前发现的很多旧画作中展现出来的薙刀刀身都很大,到底是为了艺术性进行的夸张,还是刀身就是这么大,日本史学界争论不休。所以后来才以弯曲度而不是刀身大小分类。有些日本学者认为从历史画作来看,巴型的似乎多用于仪式,静型的多用于战斗。

▲薙刀刀纂,采用月牙形的居多,不像长枪枪纂一样是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薙刀刀纂,采用月牙形的居多,不像长枪枪纂一样是尖的

刀柄长度一般在90-180厘米,也就是3-6尺,薙刀刀柄横截面史椭圆的,中前部会有一些突起,以便于抓握和定位。和长枪不同的是,薙刀多配有刀鞘。很多薙刀安装有刀纂(石突),不过刀纂大多不是尖的,多是一些半月形之类,适合砸和砍,而不是刺;水军使用的薙刀刀纂有锯齿,可以到锉刀使用。

普通作战用薙刀都是量产的,因此没什么外饰,但是用于礼仪或者要显示持有者威严的,例如“熨斗付薙刀”或者“銀蛭巻ノ薙刀”等则在装饰方面就大动周折。

刀刃部分,也就是“锷”,比较主流的是小型的,也就是刀刃的宽度比较小,不过也有大的,被称为“鍔付薙刀”,这样的刀劈斩效果好,但是就是容易断,所以做一把好的“鍔付薙刀”非常难。

▲《诚忠义士传》,武士大星良雄的妻子石女,正在练习薙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忠义士传》,武士大星良雄的妻子石女,正在练习薙刀术
▲薙刀术也逐步成了武术表演形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薙刀术也逐步成了武术表演形式了

江户时代,武士之间嫁闺女是要将薙刀作为嫁妆的,因此工艺薙刀需求量很大,因为不是所有的武士闺女都会武术,很多薙刀为了显眼好看,已经脱离了兵器或者武术器械的基本要求,没什么实用价值了。当然还有当作贡品和传家宝的薙刀,往往带有家族铭文,比较珍贵。

跟前面所提的剑道、居合一样,薙刀术也逐步成为了日本的武术表现形式,关于薙刀道相关的内容,笔者后续专文说明。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寄生蟹子,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