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常碧罗

近日,2023年第四季度“重庆好人榜”公布,来自两江新区的莫庭荣获自强不息“重庆好人”称号。

从重度听障到自学唇语克服沟通障碍,保送大学,从苦学绘画到成为一名原画设计师,参与制作重庆首部原创动画电影、登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舞台,41岁的莫庭用“油彩”代替“分贝”,绘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庭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现为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金安社区居民。父亲莫宗永是部队军人,母亲刘洁是原川东化工原料公司员工,莫庭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带来了欢笑和希望,而命运却在莫庭2岁时给这个家庭沉重一击。

彼时,32岁的莫宗永还在杭州部队当兵,刘洁带着儿子一同前去探亲。经过3天4夜的火车奔波,突如其来的高烧让小莫庭病倒,而过量的庆大霉素注射让他不哭不闹也不笑了。后经诊断,莫庭被确诊为听力一级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下工作,散尽家财,莫宗永带着儿子全国奔波求医依然无济于事。转眼间,莫庭到了上学年龄,好心的医生建议将他送到特教学校。莫宗永直摇头,“当年有个说法,十聋九哑,我至少要把儿子从‘哑巴堆’里拉出来。”

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每天进行反复练习,莫庭摸着父母的喉咙、下颌,一点点地感知声带的振动,观察舌头的摆放。他观察父母的口型,努力练习发音,学习握笔写字,通过父母的帮助,完成日常交流与学习。

短短两年时间,莫庭就能照着父母的口型发出声音与人简单交流,还能断断续续地朗诵父母教给他的诗歌。

“他需要掌握一技之长,未来才能在社会有立足之地。”莫宗永说,他和妻子发现,儿子专注力特别强,对绘画也感兴趣,于是在莫庭4岁那年,将他送去重庆市少年宫绘画班学习,开启了绘画人生的“大门”。

白天学画,晚上学“话”,莫庭的童年时光似乎有点苦,小小年纪的他也常常因为每天6小时的绘画训练“哭鼻子”,但每次哭过之后,他又会拿起画笔接着练习。绘画让莫庭有了比同龄人更强的毅力,也让他收获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莫庭的努力,他被重庆市和平小学破格录取,后保送进川美附中,四川美术学院,成为一名油画专业的大学生。

“听障不是被照顾的名词,而是让我心灵更平静,用眼睛感受周围的风吹草动。”在莫庭看来,自己与他人没什么不同,只是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而他也是这样做的。大学毕业后,莫庭凭着自己优秀的专业能力,成为重庆享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原画设计师。

莫庭坦言,工作中最大的“拦路虎”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和人打交道。吐词不清,交流困难,先天劣势只能用后天努力弥补。

在公司,莫庭永远是第一个到达单位的人,帮助身体不适的同事值夜班,替家中有小孩不便早到的清洁阿姨打扫办公区域卫生;生活中,莫庭热心公益,常常在小区教小朋友画画,帮助社区对墙面、花坛进行绘画改造……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莫庭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莫庭而言,2023年是充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代表重庆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夺得角色设计项目竞赛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也是在这一年,他和公司团队用尽5年心血打磨的电影《火凤重天》在重庆上映,这是重庆首部动画战争电影,历时5年18万张画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庭还记得,他第一次看到《火凤重天》电影剧本时,就被四个字深深打动——愈炸愈强。

“我是重庆人,也想通过我的努力把重庆历史讲好,用画笔把重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莫庭说,《火凤重天》将于今年6月在全国院线、平台上映,他希望这部讲述重庆大轰炸悲壮历史的电影能被更多人看见,而他也会带着“愈炸愈强”的重庆精神,拼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