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天之遨游云南”“清凉一夏游云南”“金秋时节游云南”“冬日暖暖游云南”,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推出100个“金牌旅游村”、1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2.13亿元……2023年,云南省旅游持续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推动旅游市场环境持续向上向好。

从“春有百花秋有月”的大理到“象往”的西双版纳,在腾冲和顺古镇凝固了时间,转瞬到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元阳、临沧……想到和想不到的地方,从2023年云南旅游“爆仓”到2024年春节前就开始持续“增温”,“热乎乎”的云南旅游一直连续“上分”。

有人说,云南旅游没有四季,只有大自然赐予的四季;也有人说,来云南,似乎已经没有了淡季,只有一路“狂飙”。

云南为何如此受青睐,是怎样成为“爆款”旅行目的地的?此前星球研究所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这里是云南》,从地理地貌、生态物种等方面对云南进行了阐述,文中给出的观点是,“从山川到江河,从动物到植物,从民族到产业,中国再也没有一个省份像云南这样,集中如此多样的元素,诞生如此多元的文化。”

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小看了云南!

云南的美,没有四季之分,五颜六色的风景,宁静质朴的古城,每一处属于它的美好,都让人很想亲近。春天是铺天盖地的色彩,夏天是美景的收割机,秋天是流动而旖旎的光影,冬天,亦是最美的季节,山水融合的元阳梯田,七彩斑斓的红土地,洗涤心灵的普者黑,与世无争的坝美,宁静的抚仙湖,质朴的建水古城……去滇东自驾赏油菜花田和梯田,到滇西看看还在飘雪的香格里拉,或者在还有些秋高气爽的宝藏小镇发现秘境和美食,也可以假装在东南亚过个夏天。四季随意切换,只有云南能做得到。

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你会发现,即使用很多的词,也无法全面概括真正的云南。

云南,解释为彩云之南,这可是青霞、紫霞、彩霞居住的地方。“邂逅漫时光”的丽江、“不止风花雪月”的洱海、“出手张张都是大片”的弥勒万花筒艺术馆、与红嘴鸥“同框”的滇池……云南,仿佛是这世间最最浪漫的一块土地,造就了无数“网红”打卡地。

云南,不需要炒作,已经实现从“网红”蝶变为“长红”。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日8天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37.4亿元,按上年春节可比口径增长45.1%。据假期抽样调查,全省接待省外游客占比达54.3%,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有一种生活叫‘云南的生活’,来到云南,心就慢下来了。”已经成为云南旅游的“金字招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江水;大山不争高,争的是巍巍群山。

“网红”变“长红”,云南面对旅游带来的新机遇,不做“一锤子买卖”,没有一味地粘贴、模仿、复制,而是静观“网红”云南的特色品牌,以拥有自己的独特的IP,并在文化上不断地加持创新,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让“象往”的地方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从而实现2023年云南旅游“爆仓”。

“爆仓”实难得,“长红”更不易。

没有人会永远站在舞台中央,等着掌声响起来。为此,云南并没有只是守着“有风的地方”和“‘象往’的地方”,而是把握“高标准”、瞄准“高质量”,不断优化旅游市场体系,改善提升旅游市场环境和质量,牢牢抓住机会,打出品牌,擦亮口碑,用心相待,让更多“头回客”变“回头客”,用全域旅游打造游客心中“诗和远方”的格局与胸襟,“天生不愁客”的“彩云之南”更加“拥抱八方客”。

(作者/云视网特约网评员 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