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查沁君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2024年春招在即,海归人才的就业供需逐步释放。

2月28日,智联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春节后第一周,海归优先的职位数、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均呈上扬态势。节后第六天,海归优先职位数升至第一天的1.1倍,海归求职人数升至第一天的1.18倍。

 近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变化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变化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群体明显增加,是疫情前的1.4倍左右。其中,回国求职的应届留学生群体,增至疫情前的两倍左右。

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国际人才流动逐步恢复,海外人才加速回国的趋势有所放缓,但依然高于疫情前。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才、应届留学生人数分别同比减少5%、22%,与2018年相比分别增长34%、70%。

从回国求职留学生的留学国家分布来看,英国占比最高,为40.7%,其次是澳大利亚和美国,分别占比16.1%和9.9%,排名与2021年、2022年一致。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到东南亚留学,该地区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也相应增加。2023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应届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39%,增势突出。

面向留学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国内生活更加便利”“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国内就业机会更多”是他们决定回国发展的前三大因素,选择占比分别为54.2%、44.4%、36.4%。

此外,留学生对国际关系仍有一定担忧,“担心国际关系变化对留在国外发展不利”“所在国对外籍人员政策收紧”“所在国对华人政策不如以前友好”的比例分别为17.3%、16.8%、9.3%,分别比2022年上升5个、15个、5个百分点。

2023年留学生依然最看重“薪酬福利”,占比74%。关心“企业文化”的留学生占比37%,排名第二,比2022年的27.9%高出9个百分点。此外,注重组织管理、雇主形象的留学生占比,分别从2022年的9.3%、10.1%,提高到2023年的15.7%、14.2%。

可见,留学生对工作体验的感受和评价更加理性、多元,除了薪酬福利这样的“硬通货”,不同维度的工作感受也成为吸引留学生的“软砝码”。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上述报告显示,海归优先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五年走高,2023年达15240元/月,比2022年的14680元/月增加560元,增长3.8%。

谈及薪酬时,受访者认为目前薪资水平“高于”或“远高于”预期的海归共占8%,高于2022年的3.9%,认为基于符合预期的比例为34.5%,低于2022年的37.5%。这三项占比共计42.5%,高于2022年的41.4%。

2023年海归群体对薪资的满意度略有提升,四成海归认为“海归身份”帮助自己在同岗位中获得了更高薪酬。

随着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居民消费逐渐复苏,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动能产业为海归人才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也成为海归求职的新热点。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智联研究院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的海归优先岗位同比大幅增长71.7%,保险、加工制造(原料加工/模具)、学术/科研、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岗位同比增速也位居行业前五,分别增长27.8%、17.3%、16.2%、2.9%。

从职业看,2023年海归优先岗位增长最快的是留学辅导,同比增速为42.8%。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升,带动留学辅导岗位需求增加,作为“过来人”的海归人才受到青睐。

增速前五职业中,高级管理、服装/纺织设计、电子/电器/自动化工程师、市场/品牌推广的海归优先岗位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海归人才中经管专业比例较高,管理岗、市场推广类岗位对海归也更加偏爱,招聘增速领先。

高端制造是海归求职的热门领域。

2023年海归投递人数增速前十行业中,旅游/度假位居首位,增速24.5%,以旅游规划、旅游产品经理类岗位为主。其次是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增速19%。

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海归人才积极加入。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大型设备制造、加工制造、汽车/摩托车、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占据海归投递增速前十行业的五席,增速均在10%左右。

尽管就业市场供需进一步释放,海归就业却并非易事,他们还不得不面临与国内毕业生的激烈竞争。

“留学生的优势是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弱势是实习经历匮乏。”大学生实习校招平台实习僧CEO曾舒煜此前在接受界面教育采访时称,“留学生有就业意识,但海外学习压力更大,很多硕士项目只有一年,没那么多时间实地实习。”

曾舒煜在和一家大型外企的招聘负责人聊天时了解到,这家外企很多业务部门近年来喜欢招国内学生,而录取的海外学生只有一种情况——既有海外留学经历又有实习经历。

最近三年,互联网大厂缩减规模的同时,新能源行业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今年,智能制造领域如芯片等国家重点产业成为了焦点。

因此,曾舒煜建议,应届毕业生选择一个未来十年内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努力进入行业内的第一梯队公司,并争取成为核心岗位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个人职业成长。

近两年,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归加入灵活就业队伍。

被问到海归群体是否愿意尝试灵活就业时,超七成受访者给出肯定答案。其中,42.9%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有很多人在尝试”灵活就业,32.7%的人认为灵活就业热度“近两年明显升温”,两项占比之和75.6%,高于2022年的55.5%。

从灵活就业的业态来看,46.5%的受访者表示海归群体主要在尝试短视频博主,排名第一。其次是金融投资、知识付费、教育培训和直播,占比分别为42.5%、35.4%、33.2%、28.8%。

与2022年相比,从事知识付费、直播的比例均提高九个百分点。这也表明,海归群体擅长以流量、专业知识为杠杆,在灵活就业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