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尼勒克县一批手艺人、艺术家将纺染织绣、编结扎制、雕刻堆塑等传统“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非遗技艺“潮”起来,让非遗传承结出累累硕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传承人马扎哈·木沙汉虽然年岁已高,但老人仍坚持制作哈萨克白毡帽这门非遗手艺,测量、裁剪、缝合……马扎汗动作娴熟,很快一顶精致的哈萨克毡帽便制作完成了。马扎汗告诉记者,她制作白毡帽已经有六十余年,这已经是她刻在骨子里的技艺,一说起制作白毡帽,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精选的羊毛制作成毡子后,将毡子晒干并用白石灰沫进行粉刷,再卷到芨芨帘子中压制,让白石灰充分渗进毡子中,起到洁白且防水的作用,这样白毡帽的毡子就做出来了,每一张毡子能做出三到四顶白毡帽。”哈萨克白毡帽传承人马扎哈·木沙汉津津乐道的谈论着制作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尼勒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白毡帽的代表性传承人,母亲是马扎哈·木沙汗的第一任教师,16岁起,马扎哈便在母亲手把手指导下学做白毡帽,以身示范激发了马扎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除了学做白毡帽和“塔黑亚”外,马扎哈还跟着母亲学着制作各类服饰、刺绣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扎哈的手艺也从最初的初窥门径到了如今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老人精湛的手艺和做工吸引了不少顾客,周边县市的顾客也络绎不绝。对她来说,完成每一顶毡帽都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坚守,每一次穿织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家的白毡帽构思巧妙、绣艺精湛,富有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风格。”顾客阿迪力哈孜·那合斯别克对此赞不绝口。

为了让自己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手艺传承下去,马扎哈也像她的母亲一样,用古老的哈萨克谚语、传统质朴的手艺教导着自己的子女。马扎哈的大女儿库里帕西·阿衣旦尔在母亲的影响下也经营着一家民族绣品店,从母亲那里传承的非遗手艺广受传统手工艺品爱好者的欢迎,让库丽帕西也坚定了继续传承哈萨克白毡帽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第四代白毡帽传承人,从小就跟着妈妈一起学习手艺,目前有一家店,这项技艺不仅得到了传承,也让我‘绣’出增收致富的新画卷,我会紧跟时代脚步,制作一批年轻人喜欢的白毡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哈萨克白毡帽传承人库里帕西·阿衣旦尔满怀信心地说道。[记者 巴勒根]

来源:尼勒克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丨陈露杰

审核丨王正伟

责编丨曹 明

编辑丨达 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勒克县融媒体中心广告招商电话:1399958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