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最近,对岸的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首次下水并即将开始海上试验。

这艘潜艇从浮船坞上被投放到海中,观察者们有了最好的机会更详细地观察这艘潜艇。美国《战区》网站对其的总体评价是继承了荷兰海象级潜艇的很多特点,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建造工艺较差,水声噪音会比较大,也缺乏拖曳声呐等先进水声探测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即将下水的“海鲲”号潜艇。

从现场拍摄的照片看,“海鲲”号的指挥塔围壳工艺确实不可恭维,相比艇体壳体更加坑坑洼洼,美国《战区》网站也不得不称,新照片没有能够反驳此前人们认为该艇工艺达不到高水平的论断,但是要考虑到一艘潜艇能够快速完工,那么还是可以情有可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海鲲”号艇体的主要设备。

从艇体情况看:

艇首是6具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管,主要发射MK48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或者容纳水雷。

鱼雷发射管下方是圆柱形阵列声纳(CAS),它是潜艇声学传感器套件的主要部分,由围绕横截面排列成一圈的水听器组成。

声响拦截/测距阵列的桅杆状感应器(Lntercept Array)从艇体艏部突出,位于指挥塔围壳前方,用于定位、处理和显示截获的主动声呐传输和任何声学瞬态事件。该系统提供信号源的方位、范围和速度。它还可用于监测潜艇本身部署的武器和对抗措施,以及水下通信和潜艇自身的噪音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潜艇前部的杆状传感器。

艇体上方两侧,分别有3处被动测距声呐 (PRS) 的凸起,位于艇体较高的位置。

再往下看,可以看到舷侧声呐阵列,位于艇体下方,与其他声呐位置相距较远,可以优化其与潜艇本身的声学“解耦”,提高探测敏锐性。但是这个声呐与艇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不排除这个位置的水流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潜艇的隐蔽性。

此外,没有证据证明该艇装备有拖曳式声呐,这就会使潜艇失去重要的探测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被动测距声呐 (PRS)的凸起,果然工艺不敢恭维,还有上面的钢管脚手架也很醒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潜艇下方的舷侧声呐整理,与艇体本身有很大的缝隙,会产生强烈的噪音。

船体侧面有一个有趣的大孔,看上去应该是排水口,和其他的排水孔相互呼应。

但这个位置也表明了这艘潜艇采用了双壳体和单壳体融合的耐压壳体设计。这一特征见于荷兰海象级,对岛内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鲲”号潜艇的前部和后部采用双层壳体,而中心部分的耐压壳体却是单壳体,主要是为艇员提供更多的内部空间。单双壳体混合导致潜艇壳体的外径略有不同,就形成了现在这个奇怪的造型,也将产生额外的噪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这个区域显示了单/双壳体之间的过渡,但这也会导致较大的水下噪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艇体后部侧面有一组圆形小孔,这是布置的反鱼雷对抗装置,也就是发射气幕弹之类的干扰弹,以对抗来袭的声制导鱼雷等。

最后,艇体的后部是X形舵和尾鳍布置,以及一个相当标准的螺旋桨,没有像德国212型潜艇那样采用减少尾流特征的尾流衰减器,因此推进装置水平确实一般。

总的来说,“海鲲”号潜艇可以看成是岛内吸收了荷兰海象级潜艇之后,在融合了一些自己的技术,研制出来的一款新型常规动力柴电潜艇,也没有安装AIP动力系统,整体水平并不高,技战术性能还有待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12联装的反鱼雷对抗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海鲲”号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