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冬天,

哈尔滨旅游火出圈,

铁锅炖大鹅也跟着火了。

有多火?

游客吃铁锅炖大鹅要排队等位,动辄就是几小时;餐企采购加上外销,本地屠宰场的大鹅库存很快被清空。此前,上游的养殖户已早早迎来行业“大年”,“一只大鹅赚的钱是往年的好几倍”。

哈尔滨市饭店协会铁锅炖专业委员会估算,这个冰雪季,哈市数百家铁锅炖餐饮企业因食客量暴增,饭店铁锅炖等一共消费了近200万只大鹅。而这些,不过是龙江大鹅产业的“冰山一角”。

市场火爆,冰城一个冬天消耗近200万只大鹅

“铁锅炖大鹅太香了,排队两个多小时也值了!”1月上旬,刚刚放寒假的小孙等4名女大学生就从北京来到哈尔滨。小孙提前做了美食攻略,一行人第一站就去吃铁锅炖大鹅。

 铁锅炖爆火背后的龙江“鹅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铁锅炖爆火背后的龙江“鹅经济”

“铁锅炖每天冬天都是销售旺季,但今年特别旺。山河屯铁锅炖在哈尔滨有23家店,这个冰雪旅游季,好多南方游客就是奔着铁锅炖大鹅来的,一天卖出约1000只大鹅,以前大约是800只。”山河屯铁锅炖负责人柯晶春说,冰雪季期间,店里经常面临“一位难求”的场面,他每天要花大量精力帮助南方游客协调餐位。这其中,位于中央大街附近的店面生意最火,排队等候的人游客也最多。没办法,店面工作人员只能引导顾客到其他连锁店面,“到店后给顾客报销打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游客来哈尔滨,当然要体验冰城特色饮食,铁锅炖消费需求暴增。铁锅炖餐企突然站到了聚光灯下。

为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饭店协会铁锅炖专业委员会成立,柯晶春任委员会主任。“铁锅炖是东北特有的餐饮文化,新成立的铁锅炖专业委员会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柯晶春介绍,哈尔滨共有300多家铁锅炖餐饮企业,协会粗略统计,这个冬天,各家店的客流增加了20%-60%。

作为铁锅炖重要食材的大鹅,消费量也急速攀升。“粗略估计,这一个冬天,哈尔滨铁锅炖就消耗了近200万只大鹅,同比往年至少增加两成。”柯晶春说,去年全年,包括涮锅、农贸市场销售渠道在内,哈尔滨大约“吃掉”约400万只大鹅,此前一年大约是300多万只。

“来哈尔滨吃大鹅,管够!” 背后有底气

 铁锅炖爆火背后的龙江“鹅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铁锅炖爆火背后的龙江“鹅经济”

哈尔滨大鹅专业养殖户去年赚了大钱。双城区养鹅专业户王会龙去年卖了3万多只大鹅,仍后悔大鹅养少了。他告诉记者,“普通年份一只大鹅赚十几元钱,去年平均一只赚50元。去年家里养殖场地升级,空间上不来”。

来自省畜牧协会鹅业分会的统计,近几年全省大鹅养殖量在全国排名稳居前列,2023年,全省养殖近4000万只大鹅。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高级畜牧师、省畜牧协会鹅业分会理事李满雨介绍,从2023年哈尔滨冰雪游爆火,铁锅炖跟着火了,由此带动了商品鹅的销售,市场售价更是攀升至20元一斤。一只鹅毛重量大概十斤左右,即可卖200元左右。

李满雨介绍,黑龙江大鹅养殖产业底蕴良好,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撑。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产业发展政策。据《2023年黑龙江省鹅养殖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商品鹅出栏补助方面,养殖量10万只以上的鹅养殖场等,按照本年度累计实际出栏量,每只商品鹅可获补助5元。按部署,到2025年,我省商品鹅年出栏将达5000万只以上,鹅产业营收实现100亿以上。

正是有了以上产业基础,在冰雪游旺季,面对网友用“哈尔滨的大鹅都不够吃了”来调侃铁锅炖饭店门口的排队盛况,本地业内人士底气十足地回应:“来哈尔滨吃铁锅炖大鹅,管够!”

本地大鹅大多“北养南销”,屠宰场库存都卖光了

除了本地消费外,我省大部分商品鹅走的是“北养南销”路线。很多省份吃到的“含鹅”本地特色美食,食材可能就来自黑龙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市呼兰区福山腾飞牧业有限公司有一条大鹅屠宰生产线,去年秋冬屠宰了近100万只大鹅。公司负责人刘文山告诉记者,今年大鹅销售非常好,现在公司库存都卖光了,仅剩少量,是留给本地几家提前有预订的铁锅炖餐饮等企业。在哈尔滨,上规模的大鹅屠宰企业不少于10家,去年收上来的大鹅基本也都销售一空。

他介绍,除了满足本地市场,更多的大鹅销往外省市。这包括江浙等省份,以及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像扬州有吃鹅的习惯,一 年可消费‘盐水鹅’3万只,食材很多来自黑龙江。”

大鹅身上全是宝,鹅肉之外,鹅头、鹅掌、鹅肠、鹅珍、鹅毛等都有专门下游企业提前预订。比如,鹅肠卖到川渝地区做火锅食材,两米多长的一根,可以卖到6元。事实上,根据各地不同的饮食特点,商品鹅以“一光(去头)”“两光(去爪去翅)”“三光(去头去爪去翅)”等分割方式处理后,鹅头、鹅翅、鹅爪都可以另行销售到省外多地。

“像鹅毛更是供不应求,南方羽毛球生产厂家专门来收。翅膀上的第4根到10根翎毛,是做羽毛球的原料,好的翎毛一根就能卖3毛多钱。”刘文山告诉记者,屠宰场里拔翎毛的工作是技术工种,月工资可达万元。

龙江山好水好,也养育出优质的本地大鹅。东北大鹅养殖环境好、生长周期长,因而肉质好、翎毛好。李满雨介绍,“‘黑龙江小白鹅’是我们的地方品种,虽然个头不大,但肉质好。杂交品种‘大三花’也很不错。”

鹅经济方兴未艾,全产业链优化“在路上”

过了春节,王会龙的大鹅养殖场已经开始销售种蛋了,目前一枚种蛋5元钱,“这是正常市价,现在养殖孵化的旺季还没来。”大鹅养殖上,他在去年夏天升级改造了鹅舍,建了新式大棚,改善养殖环境。“这几年来,大家养殖技术更科学、更成熟,大鹅生病治疗损耗的成本也在降低。”王会龙很有信心,今年计划将养殖量提升到4万只。

我省是大鹅养殖大省,但更多的商品鹅走的是“北养南销”路线,深加工等方面优势不足,产业链亟待优化。

《2023年黑龙江省鹅养殖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后,有20多户养殖专业户(企业)等获得了商品鹅出栏奖补。近几年,我省出台的扶持政策中,在鹅绒深入加工等方面也给予奖补,但因为省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规模不足,目前尚未有企业入围奖补名单。

李满雨认为,大鹅产业的发展,需要走全产业链之路。“要抓两头,首先是抓品种,在培育自己的优势品种上加大力度;其次是抓销售,要‘以销带产’,加大营销力度,打造自己的品牌。深加工方面,除了烤鹅等深加工品牌,还需要有其他的深加工品牌,比如鹅绒、鹅血。”他解释,像鹅血,深加工后可以做保健品、化妆品,在江浙、广东都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

龙江“鹅经济”方兴未艾。据悉,今年我省还要推出新的措施,大力扶持龙江大鹅产业。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董艳春

编辑:刘奕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