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①。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②,淅淅恶风③,翕翕发热④,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词解】

① 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② 啬啬恶寒:啬啬,畏缩怕冷之状。形容恶寒的严重程度。

③淅淅 恶风:淅淅,如冷水淋身,不禁其寒。形容阵阵恶风之深切。

④翕翕发热:翕,温和之意。形容如羽毛覆盖样的温和发热。

【提要】

讨论太阳病中风的脉症。

【解析】

12条句首提出太阳中风,当与1条、2条互参。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之浮缓,又述病机之卫强营弱。风寒袭表,卫阳浮盛,故脉轻取显浮;由于汗出,营阴外泄,故脉沉取显弱。阳浮阴弱即脉浮缓之互称,是中风证的典型脉象。卫阳浮盛,故见发热,即所谓 “阳浮者热自发”。中风证之发热,有似羽毛覆身而热势不盛,故原文用“翕翕发热” 形容,为热在肌表之象。风性开泄,卫阳失固,营阴外泄,故见汗出,汗出则营阴更伤,即所谓 “阴弱者汗自出”。

卫气为风寒所伤,失其 “温 分肉” 之职,加之汗出而肌疏,故见恶风、恶寒。既言 “啬啬恶寒”,又言 “淅淅恶风”,提示二者虽有轻重之别,又难截然区分。肺合皮毛,其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故见鼻鸣,即鼻塞而呼吸不畅之谓。外邪干胃,胃气上犯,则见干呕。 其治法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当以“桂枝汤 主之”。所谓“主之”,即见此证则用此方,有可信任施用之意。

编辑:刘亚宁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王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