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及其团队经过两年多的刻苦钻研,终于实现了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研发出适用无人机的量子通信设备。这架配备量子通信设备的无人机重约35公斤,堪称全球首架量子无人机。它能够维持两个空对地连接持续不断地保持量子纠缠状态,具有完全防止窃听的能力,信号传输也十分稳定。而且内部所搭载的解码钥匙会成为保护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所以基本不会被破解。这是量子通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传统无人机往往采用无线电或电磁波作为信号,经常会遭受电子干扰技术的波段拦截并被解码。编码一旦被破译,信息遭泄露,无人机就容易被敌方捕获。2011年12月,伊朗利用俄罗斯版无人机技术,入侵了美国的RQ-170无人侦察机,通过扰乱GPS定位系统让其降落于伊朗境内。在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也曾使出了强电波干扰技术,使叛军的无人机失去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墨子号”量子卫星已经圆满实现预定的全部科学目标,取得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纠缠分发、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等重要成果,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我国的这种量子通信技术连美国都无法用技术破解,之所以他们能对我们无能为力,主要还是我国掌握了美国都没有掌握的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的关键技术。其中的量子隐形传态技术较为复杂,特别是该技术中涉及的分发和测量技术,美国目前还在研发阶段,而我们已经能成熟地掌握。这些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此我国还研发出了被套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同时还建了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因此我们在这项技术上一直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在量子通信的实验方面,中国正在将它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量子无人机是量子通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