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威县,我素来有种半信半疑之感。

“半疑”是因为《中国改革报》河北记者站兰云站长知道我对河北县域经济很感兴趣,这两年一直在向我推荐威县,把威县说的这样好那样好,什么“河北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县”,什么“平原县逆天改命的典范”等等,而我却甚至都还分不清威县在邢台的南边还是北边,东部还是西部,心里对兰站长的推荐颇有些不以为然,以致迟迟未能成行。

“半信”则是因为我素来知道兰站长是一个眼界很高的媒体人,扎根河北多年,对改革的嗅觉非常敏锐,威县能够得到其不遗余力地推介,想来应该真有些东西。

于是在这种半信半疑之间,前一阵我陪着兰站长去了趟威县。

从石家庄上青银,一个半小时就下了高速。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们的行程颇为丰富:

第一站是位于高新区的企业服务中心。这是一个以市场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全新机构,服务领域突破了传统界限,服务内容贯穿了企业由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10个领域的增值化内容很有看点。威县是全国首家县级行政审批局的诞生地,全河北的行政审批局都源自这里。据说,目前全省正在继续推广威县的这种企业服务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站是邢钢搬迁项目现场。据说这个产值达132亿的项目是近年来邢台全市单体最大的项目,市里非常重视,市委书记每月来一次看进度,县委专门安排一名常委驻点办公,计划今年10月份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站是威县规划馆。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介绍说,威县现在的规划从2009年起就初步成型了,其后5任书记、6任县长都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进行局部优化和完善,可以说16年里真正算得上“一张蓝图绘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站是县民情通办中心。威县整合了12345热线、书记信箱、市长信箱以及省市诸多民情反映平台,研发了一款小程序,老百姓有啥事,只要在小程序里反映,很快就会有专人对接交办。据说去年一年全县接办处置相关情况3万多起,办结率在98%以上,基本上把矛盾化解在网上、隐患吸附在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站是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这是全河北唯一一所县域大学,办学规模即将突破万人,今年就会有第一批毕业生。县里保守估计,将有5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匆匆一圈转下来,尽管不免有些走马观花,但对于第一次到威县的我来说,在心里已经形成了两个特别强烈的感受——

第一是来对了,不虚此行。威县所表现出的活力和状态,所展现的想法和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我对河北任何一个县的传统想象;

第二是威县的分量,被严重低估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有必要重新审视威县之于邢台、之于河北的意义。

在我看来,威县之于邢台,特别是之于河北的意义至少有这样几点:

第一,威县是河北唯一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他们在为河北“蹚雷”,也在为河北“找路”。

威县位于河北南部黑龙港流域,地处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曾经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被称为“四不靠两没有”,即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没矿藏、地上没资源。长期一棉独大,工业近乎空白,是远近闻名的“大破穷”县。

统计资料显示,1999-2009十年间,威县全部财政收入一直徘徊在8000万元左右,是当时全省极少数人口过50万、全部财政收入不过亿的县,2012年被列为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4年1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威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级综合改革试点。

10年间,威县勇闯禁区、先行先试,先后在行政体制、城乡一体、农业农村等多个方面,持续进行大胆探索。

我看资料,10年间,河北基于威县的探索,本着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先后向全省推广了18项做法(另有2项做法在全国推广)。另外,威县还出台了全国首个地方营商环境标准,综改经验被列入全国7个地方改革特别案例。

据说,前期为筹备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级调研组到河北调研,威县县委书记是全省唯一一个参加调研座谈的县委书记(1978年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对于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威县探索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他们敢闯敢干,省政府赋予了威县更大的改革自主权限:

——凡是国内其他地方取得的成功的改革经验做法,根据威县实际都可以借鉴探索;

——凡是国家允许开展的改革试点,即其他地方正在或已经开展的改革试点或改革举措,符合威县实际,威县拟实施的,报省有关部门备案后即可实施;

——凡是国内其他地方没有开展过的,没有先例,根据改革发展实际,威县拟自主探索创新的改革试点或改革举措,报省有关部门备案后即可实施。

所以我说,威县不是一个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的“小家子气县”,而是一个以我所有,造福全省的“开路先锋县”。

第二,威县是当前河北大抓营商环境背景下,一本非常生动的教材。

这次到威县,我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了以我有限的认知所能认为的最好的营商环境,最起码在河北的县一级是这样。

亲眼见到的主要是前面提到的那个“眼里有企业”的企业服务中心。

亲耳听到的则更加丰富些。

比如,我看报道,2021年7月间,县里一家企业要搞十周年庆典,彼时正在参加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县委书记崔耀鹏连夜给企业亲笔写信,一则因不能出席企业庆典而致歉,二则祝企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2022年底,威县企业服务中心在入企走访中得知,一家企业因总部分配订单大幅下降,影响生产经营后,立即向县委专题报告。县委书记崔耀鹏带着企业服务中心的人员,于元旦前夜赶往浙江台州,用诚意为企业争取了9000万的订单,而崔耀鹏和企业服务中心的同志则是在火车上渡过了2022年的最后一夜。

再比如,我看报道,2月19日全网直播的威县新春第一会上,县委书记崔耀鹏亲自讲解“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专班”如何招商,要求他们探索“拆解汽车模式”招商,什么总成、轴承、底盘、管线、电子等专业术语张口就来,我想一个县委书记,平时在其间下的功夫应该不小。他若非真把企业放在心上,真把招商放在心上,绝对做不到这种程度。

再比如,我看报道,近日威县召开了2024年的第一场政银企保对接会。注意,与别的市县开展政企对接、政银企对接不同,威县开的是政银企保对接会,把担保公司也引进来,这在省内大概是首创县长高凯英代表县委、县政府与相关银行进行了签约,企业代表与相关银行进行了签约,当天的对接签约额超过2.3个亿。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会上他们还专门请人民大学的教授专门为与会的企业家、银行负责人和各级干部做了专门的经济形势辅导报告,可谓用心。

威县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企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格宝仕从签约到投产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君乐宝落户25天流4000亩土地、100天进牛,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半年建成并招生,等等。

在我看来,威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没有搞什么“企业是上帝”噱头,也不唱什么“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高调,而是采取了一种与企业平等交往、坦诚相待的方式,用他们在全县“三干会”上的话说就是“企业发财、威县发展”。

很俗,但真的很实在。

而前来落地的企业也充分地感受到了威县的这份诚意和朴实,招商而来的企业90%以上都留在的威县,留在威县的企业90%以上又都进行了技改和再投资。

从这个意义上讲,威县不是一个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感动来忽悠企业家投资的“大忽悠县”,而是一个对河北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有着现实示范意义的“真示范县”。

第三,威县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最经典范本,打破了一个官场上屡见不鲜却又讳莫如深的政治弊病。

无须讳言,不止在河北,在全国很多地方,一个突出的政治弊病就是“新官不理旧账”,新任领导不认可前任的规划,以另起炉灶为能事,搞来搞去,让老百姓和企业对政府失去了信心,也葬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而在威县,则几乎没有这种政治弊病,至少自2009年以来的16年时间是这样。

在威县调研,2009年是很多人提起的一个时间节点。前面已经提到,威县现在的规划从2009年起就初步成型了,包括产业布局也好、城市建设也好,都有较大的前瞻性,其后历届县委都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进行局部优化和完善。

16年来,威县县委历经5任书记,县政府历经6任县长,基本上都是县长接任书记,一任接一任,执政思路理念相承相接,这就很好地保证了一个政策和规划的稳定性。

一位威县的朋友在带领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还提到“当时把新城区的路建的这么宽,很多人不理解,认为没必要,现在看来当时还是很有些前瞻性和预见性的。”

我理解,连续16年的稳定政策稳定,正是省委把威县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最重要考量,也是众多企业家选择投资威县的重要考量,更是威县从“大破穷”到“打破穷”的根本所在。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曾说,政策的稳定性,就是威县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威县对投资者最大的诚意。

诚哉斯言!

所以我说,威县不是一个“新官不理旧账”的“某个人的县”,而是一个有着良好政治信誉和政府声誉,有着正确政绩观念和发展定力的“威县人的县”。

第四,威县是河北诸县中逆天改命的代表,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头。

前面已经提到,威县“四不靠两没有”,是远近闻名的“大破穷”县,长期一棉独大,工业几乎空白,作为邢台东部人口最多的县,1999-2009十年间财政收入长期在8000万元左右徘徊。

面对这种残酷严峻的现实,2009年起,不服输、不认命的威县开始了逆天改命的历程——

他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将80万亩棉田,压减至20万亩,腾出更多的土地发展特色农业。

他们开始“无中生有”,通过引种、培育、改良等,硬生生地在沙地里种出来10万亩梨树来,形成了一个年产17个亿的新生“威梨”产业;

他们全力以赴拼工业,规划形成了特钢、大健康、农产品深加工及乳业、汽车及零部件、中高端装备制造及新材料新能源等5个产业集群,总规模达1000个亿。

他们穷尽一切办法抓发展,去年每个季度都有一批超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开工,财政收入、进出口、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排名全市前列。

可以说,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威县从产业结构和城市气质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参观威县规划馆的时候,我看到一组数据,以2009年为基数,威县公共预算收入、全辖居民储蓄存款、工业用电量均实现10倍以上的增长。

在我看来,威县所展现出来的这种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真的很让人动容,也很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在“三干会”上提到的三个词来总结今天的威县,或者说我所看到的威县——

这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威县!

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威县!

这是一个挺直腰杆儿的威县!

以我所见,并非虚言!

在我看来,现在的威县不再是一个逆来顺受、平平庸庸的“灰头土脸中年大叔县”,而是一个能够无中生有、逆天改命的“英气勃发精神小伙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在威县规划馆参观时,讲解员提到的一件事,她说,现在的威县景观用水是黄河水,生活用水是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彼时,在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长江、黄河如两条巨龙神奇地盘踞在这样一个北方平原县的土地上,纵情飞腾,驰骋不息!

威县,注定还会续写它新的传奇!

加油,威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此机会,向每一个信任喽哥的人,推荐两个用心在做的公众号。

河之北岸是家乡 干部晚读

读懂河北,记住乡愁读懂官场,守护初心

“问政县区”系列

扎心三问”,让谁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