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嘉浜在旧社会是上海最大的水上棚户区,肇嘉浜两岸挤满了从苏北、山东等地逃难来的难民。这里挨挨挤挤都是破草棚、破矮房。

泥泞的小路上全是草鞋的黑脚印,小水坑臭气熏天,蚊虫鼠蚁飞舞,生存环境非常糟糕。50年代的中国,很多城市还都处于落后和贫困中,但上海已经形成了两种极端的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10月,周恩来来上海视察工作。有一次,他的汽车途经徐汇区的肇嘉浜,周恩来望见车窗外都是破旧的板房和成堆的垃圾,心情很沉重。

周恩来叫司机停车,自己下车走向臭气熏天的巷子和房舍。他见有一家开着门,走进去和主人家打招呼。周恩来一摸被褥,阴冷潮湿,他又问主人家平时从哪里取饮用水、哪里洗衣物等等。

主人家一一回答。从房舍出来,周恩来听见不远处有孩子的读书声,就朝着声音的方向走去。没走多远,就看见一间板房,读书声就是从里面传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走进板房,看见孩子们笑着问:“孩子们,念什么书呢?学不学珠算啊?”

孩子们:“正在学语文,也学珠算......”

周恩来走到近前,翻了翻孩子们的课本,又和孩子们一起听了一会儿课才走。

周恩来继续在肇嘉浜穿梭,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他和蹬三轮的工人攀谈,和卖菜的摊贩交谈,遇上居民就问工作怎么样?生活怎么样?

看到这么多人生活在污水旁、垃圾旁,周恩来心里很不平静。他问身边陪同视察的一位文艺工作者:“你看,这里和旧社会的贫民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位同志一时间被问懵了,久久没有回答。

周恩来笑了笑,说:“那就好好想一想吧。”

那位同志想了一会儿才开口:“是区别在于咱们的党,您是总理,你在破旧的板房里转来转去,哪个社会有?”

周恩来不满意这个回答,引导说:“你从群众的精神面貌看......”

那位同志明白过来,忙说:“精神面貌的确大不相同了,他们过去是奴隶,今天是主人了,可以奋斗摆脱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情绪有些低落,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做得太不够了。要看到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很落后。有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劳动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会改变一切的。”

肇嘉浜之行,让周恩来开始关注肇嘉浜的情况,他又详细的向上海市领导同志了解了一些情况,并共同研究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

在周恩来的关心下,1954年,上海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拨款750万元,用于改善肇嘉浜环境,填坑,筑路,盖房。几年过去,这里大变样,道路整洁,两旁绿树成荫。

肇嘉浜的变化,承载着周恩来对人民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