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军攻城)

公元923年,癸未年,属羊,时值五代十国初期,后唐大举进攻后梁,看架势是要把后梁直接就按在地上给灭了。

此时的后梁,已经是强弩之末,但后梁末帝朱友贞并不死心,他反应迅速,立刻派出麾下大将王彦章应战强敌。

但是问题是,朱友贞一共派出了两路军队迎击后唐,主力军队由将领段凝率领,而负责侧翼防守的王彦章,满打满算,手底下一共才五百号人。

《新五代史》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记载的:

  • 梁之胜兵皆属段凝,京师只有保銮五百骑,皆新捉募之兵,不可用,乃以属彦章,而以张汉杰监之。

胜兵,就是主力部队,能打胜仗的部队,都在人家段凝的手里,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安排,因为后来段凝没有抵抗直接就投降了后唐,而王彦章这五百多兵,原本是负责保护皇宫安全的,更接近于负责礼仪的兵种,就这还都是临时拉来的新兵,可以说是毫无战斗力可言。

然而更加搞笑的是,朱友贞明明已经处于亡国的边缘,他还疑心王彦章带兵出征一去不回,因此还专门给这五百兵安排了个监军,说白了就是监视王彦章的一举一动。

昔日之名将,竟然落到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叹息。

(王彦章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彦章 形象)

王彦章,是后梁的老牌武将,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后梁太祖朱温打江山,朱温非常器重王彦章,可惜后梁这个政权,内斗实在是太过频繁,儿子杀父亲,弟弟杀大哥,权力接连交替,这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彦章在政治动荡中很难受到重用。

后唐刚刚开始进军后梁的时候,王彦章还曾经主动请缨,说自己只需要三天时间就可以击退敌军。

结果,不仅末帝朱友贞不相信他的话,就连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暗自发笑。

这种笑声,颇有点你玩愤怒的小鸟的时候,没有击中猪的堡垒,而猪就会发出嘻嘻的笑声一样。

以后人视角来看,王彦章的这三天,恐怕要比后来袁崇焕对崇祯说的五年可平辽还要靠谱。

因为,王彦章在五代时期,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首先,他这个人非常忠诚,老实可靠,你要是用他打仗肯定放心,五代时期武人兵变成风,甚至有“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论调,但对王彦章你却可以放心任用,他绝对不会搞兵变哗变。

这一点,是一个优秀将领的基本点。

(蒺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蒺藜)

其次,王彦章是一个勇敢的人,年轻的时候王彦章就有过棘林赤足的传奇故事,就是说王彦章刚刚出道的时候寂寂无名,他和一群士兵们比试勇气,王彦章先发制人,他脱去鞋袜,光着脚在蒺藜上踱步,如此往复三五次,十分从容,从蒺藜上踏下之后,人们观察他的脚,竟然发现没有一处伤口。

而且,王彦章这个人在战场上也非常勇敢,他臂力过人,武艺高强,曾经多次为三军主帅,打仗的时候他不会躲在最后边让兄弟们先上而自己殿后,每次都是喊兄弟们跟我上,他自己冲在最前边,而且是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首要拼的就是勇气,你不能胆小怯懦,而应该是勇往直前,这也是一个优秀将领应该有的能力。

但是,王彦章还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武夫,他属于是文武全才,你别看他打仗大开大合,但他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细腻的人,五代时期第一战神当属后唐的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李存勖这个人打仗风格就和王彦章有点相似,都是勇武过人的类型,但王彦章却打心眼儿里看不上李存勖,甚至说李存勖就是一介武夫,不懂谋略,你们人人畏他惧他,但我却觉得他并不可怕。

作为不同势力的敌对人物,相互抨击对方两句那很正常,但奇怪的是,李存勖似乎对王彦章也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因为,王彦章虽然瞧不起李存勖,但李存勖却曾经公开对自己的部下说,后梁的王彦章勇猛可畏,我们作战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他,要懂得避其锋芒,甚至说有一次后梁和后唐打仗的时候,李存勖本来是一鼓作气正在进军,听到王彦章来了,二话不说就退兵了。

(李存勖 绘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存勖 绘像)

以此言见之,李存勖当然也不能算作是一个纯粹的武夫,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此子性格轻佻,但却是个军事上的奇才,作为皇帝在各领域都有不小的建树,他对王彦章做出这样的评价,更体现出他在军事活动中懂得扬长避短,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王彦章的军事能力也是不俗,甚至能引起这个血战二十年,大小战役几百场的名将兼杰出帝王的忌惮。

能不能智力过人,能不能富有谋略,这是普通将领和名将最根本性的区别。

所以说,王彦章说三天就打退后唐的进攻这不是他吹嘘,而是他真有这个能力,朱友贞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让王彦章试一试。

但是,在宏大的时代面前,王朝的兴衰往往不由个人控制,而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武将的命运之路也往往会被文官所左右。

  • 《旧五代史》:“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任何朝代都不缺佞臣,在后梁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百姓和百官都陷入恐慌之时,文官们还在考虑如果让王彦章把这一仗打下来,使王彦章取得了巨大军功的情况下,他们个人的政治地位会不会就此不保。

而且,此时后梁朝廷文官集团中的中坚力量户部尚书赵岩和指挥使张汉杰素来和王彦章不睦,王彦章对此等佞臣祸国也极为痛恨,出征前更是放出狠话,说自己一旦消灭了后唐军队,返回后梁后第一件事就是手刃朝中的一些奸佞。

王彦章领兵和后唐打的这场仗,名字叫德胜口之战,总体来说是后梁战败而后唐取胜,但是,后梁虽然战败,但却行之有效的在战场上拖延阻止了后唐的强势进攻,给到了后梁朝廷喘息的机会。

而且,王彦章的失败,也极有可能是文官们造成的,尚书赵岩和指挥使张汉杰一来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二来为了阻挠王彦章立下战功,竟然在王彦章出征的过程中多行阻挠之事,史书上对此事未有定论,但作者猜测,因为朝中文臣的运作,才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王彦章对阵后唐的失败。

(德胜口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胜口之战)

因为战争的失利,再加上文官的抹黑和弹劾,王彦章坐上了冷板凳,再次被派上战场,朝廷只让他领兵五百人。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异于是去送死,但是王彦章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兵力太少,最终被后唐军队所擒获。

李存勖在见到王彦章之后,两个人发生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你王彦章时常瞧不起我,说我是个斗鸡孺子,现在被我击败了,你服气不服气?(庄宗见之,曰:‘尔常以孺子待我,今日服乎?’)

王彦章不说话,于是李存勖又说,你一向以善战著称,那为什么不留守城高难攻的兖州,而非要留守没有城防一击即溃的中都呢?(又曰:‘尔善战者,何不守兖州而守中都?中都无壁垒,何以自固?’)

言外之意,李存勖是在嘲笑王彦章不会用兵。

面对李存勖的挖苦,王彦章不动声色,只是轻轻叹息说,后梁的大势已去,天命已经定了,不是我个人能决定的。(彦章对曰:‘大事已去,非人力可为!’)

是啊,他只有五百兵力,守哪座城池也改变不了战局的走向。

王彦章把战败被俘归结为天命,而不归结于李存勖的指挥出众,很明显,王彦章对李存勖其实并不服。

但是,李存勖是个爱才之人,他从骨子里认可王彦章的能力,更喜欢他为人处世的做派。

(李嗣源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嗣源 形象)

所以,李存勖对王彦章进行了多次的劝降,希望王彦章能为自己所用,甚至派出自己的弟弟李嗣源来招安他。

在此前的战斗中,也就是被李存勖擒获的时候,王彦章就已经负伤了,所以他一直躺在床上卧病休息,李存勖派李嗣源去慰问王彦章,想必应该是嘘寒问暖,极尽关怀,但王彦章不为所动,反而用“邈佶烈”来称呼李嗣源。

李嗣源是沙陀人,邈佶烈是他的小名,王彦章直呼其名,目的就是为了激怒李嗣源,求一个速死。

没办法,李存勖只好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看望王彦章,这次去,李存勖问了王彦章一个问题:

  • 《资治通鉴》:吾此行克乎?

我马上就要去攻打后梁,你觉得我这一次能够成功吗?

王彦章摇摇头,说道:

  • 《资治通鉴》:段凝有精兵六万,虽主将非材,亦未肯遽尔倒戈,殆难克也。

后梁的段凝将军是我的同僚,他有六万精兵,虽然他本人能力不行,算不得大将之才,但他也一定不会倒戈于你。

李存勖听完之后有些恼怒,他失去了耐心,最终还是将王彦章杀掉了。

李存勖以为,如王彦章所说,接下来的将是一场硬仗,王彦章也以为,后梁一定还有救,但他们两个人谁都没有想到,段凝竟然降了。

(后梁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梁灭亡)

这个段凝投降后唐之后,高官厚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一直活到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才因罪赐死。

死在段凝前头的王彦章不知道后事,不然他也终将明白,现实世界竟然如此残酷。

遥想当年初投后梁朱温时,朱温对他极为器重,让他在军中担任校尉,诸多士卒见他年轻资浅,对他十分不服,让他露两手真本事瞧瞧,王彦章朗声大笑道:我天生英雄气,你们的确比不上我,本想着带你们一起杀敌建功,成就大丈夫之功名,没想到你们竟然如此瞧不起我,好男儿顶天立地,生死不惧,但拼命要到战场上去拼,我且给你们露一手绝的!

于是,王彦章脱掉鞋袜,赤脚在蒺藜上从容大步的走了起来。

不叫天下属李唐,百军入阵论兴亡。

梁朝三日君可定,匹马单枪敌晋王。

五代有臣为冯道,不过得幸于欧阳。

足踏蒺藜形尤在,忠魂耿耿绕铁枪。

那一刻,王彦章以为世界就如这不痛不痒的蒺藜,天大地大,就没有自己办不到,做不成的事情,而现在,他终于静悄悄的沦为了蒺藜下的黄土,成为了历史的风沙。

倒在世界面前,却永远的屹立在了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