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强化学科交叉特色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强化学科交叉特色,推动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革,实现“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目标。

凸显学科交叉特色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学科与理工科交叉的特点愈发明显。在南京理工大学优势工科背景的支持下,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交叉特色。科研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包括产业集聚对地区环境和生态风险的作用机制理论、面向质量强国国家战略的复杂产品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能源与金融风险管理等课题。

基于学科交叉研究,学院教师取得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先后有4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学院组建了4个省部级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辐射全部4个一级学科。全院师生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300多篇,包括《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科学》《当代会计研究》《国际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汇刊》《人力资源管理》等,3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分布于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经济与商学、一般社会科学4个学科。其中,以学院成果为主要支撑的一般社会科学于2023年入选ESI世界前1%学科。

推动专业结构调整

在学科交叉的带动下,学院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专业布局,提升教学质量。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学院开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社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并通过专业建设支持其他经管类专业开展大数据基础能力培养,从整体上推进“智能+”专业群建设。同时,学院对现有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优先支持就业前景好、升学率高和学科交叉融合度高的专业,减少就业难、特色不明显专业的招生指标,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暂停招生。

以学科交叉视角深化专业内涵 学院加强会计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智能会计”特色,培养适应多模态大数据的智能财务管理与审计人才;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及国际商务管理能力建设;发挥学院教师团队的研究专长,加快金融学专业向金融系统工程和金融科技方向转变;主动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生产、运营和组织管理模式的重大变化。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近3年来,学院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牵头项目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累计861人次学生获得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荣誉、评优表彰,其中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有226人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

学院五育并举成效显著,学生中有15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实践个人、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3个班级获评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在江苏省运动会等各类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得30枚奖牌,并打破1项省运会纪录;3名本科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研究生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2021年,学院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学风传承示范基地”。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达100%,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达99%,研究生就业率超过98%。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强化交叉特色的经管类学科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通过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通有无、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增强学院交叉学科特色,提高教学科研整体水平,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作者:王玉东)(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