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3月1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王颖)羌绣是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刺绣是在继承古羌人挑花刺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其中的花纹、图腾既体现羌族自身内涵和魅力,也是承载羌族文化精髓的物化代表和象征。2008年,羌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羌族源于古羌,因聚居在高山或半山地带,又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走在茂县的街头,随处可见人们穿着色彩鲜亮的羌族服饰,上面绣满了生动美丽的花纹图案,让人赏心悦目。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羌家的女儿们从小就要开始学习羌绣”。祁安春一边教学生针法,一边告诉记者。

祁安春,是茂县叠溪镇排山营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从小喜欢羌绣的她,在姥姥和母亲的指导下掌握了这项独特的技艺,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绣娘,1983年起开始从事羌绣、羌族服饰等工作。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带领全村妇女创办了300多人参与的西羌绣纺专业艺术联合会,用羌绣带领全村走向富裕。时至今日,她仍坚守在传承发扬羌绣的道路上,以此帮助众多困难妇女、残疾妇女实现再就业,并尝试将羌绣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融入新的市场环境中去。

正在学习羌绣的年轻学生(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从小失去右臂的杨甫英,在就学、就业中时常碰壁,她2009年开始跟着祁安春学羌绣,对羌绣的热爱加上自己后天的努力,让杨甫英学到了一身精湛的刺绣技艺,很多同行绣娘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祁大姐教了我很多东西,学习羌绣后,我现在也能挣钱补贴家用了,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让我感觉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杨甫英笑着告诉记者。羌绣作为羌族人记录生活的一种载体存在了数千年,并将在绣娘们的努力下代代传承、历久弥新。

羌绣布鞋(央广网记者 昌思荣 摄)

与其他刺绣不同,羌绣“一不打样,二不划线”,每个人凭借智慧与技巧,信手绣出精致而绚丽的图案。羌绣作为羌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将一针一线中融入到了生活之中。历经了千年传承和发展,羌绣形成的独特风格已被人们认同和喜爱,被视为绣中精品。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是羌绣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围腰、衣襟、袖口、头帕、枕帕、钱包、香包,还是鞋底、鞋帮、腰带,精美的羌绣图案都随处可见。从花卉瓜果,到飞禽走兽,再到几何纹饰,通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形成精致的构图,形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展现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望与追求。

云朵之上,羌族人民用勤劳、智慧与坚守绣出了五彩斑斓的锦绣生活,也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