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毛泽东叫上工作人员外出视察,路过徐水县,到徐水县南梨园乡大寺公社了解情况。正值夏日,天气非常热,进屋毛泽东坐在一张椅子上,工作人员立即送上茶水。
毛泽东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放下杯子问:“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
农业社主任回答:“很好,比哪一年都强。”
毛泽东:“每亩平均多少斤呀?”
村支书掐着手指算了算,说:“主席,共有七百五十四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笑着赞叹:“不少呀!你们县里的秋作物预计产量多少?”
县委书记:“今年,我们全县的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十二亿斤粮食,平均每亩产两千斤,包括山药在内。”
毛泽东惊讶地说:“要收那么多粮食呀!你们夏收才拿到九十多万斤粮食哩!那么秋季就要收十一亿,你们全县三十多万人口,根本吃不了那么多。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呢?”
众人都安静了,一时间不敢答话。
县委书记见气氛凝重,说:“我们粮食多了可以换机器。”
毛泽东:“又不是光你们社里粮食多,每个社里都多了,你们都想换机器,人家不要你们的粮食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被问住了,县长想了半天才又开口:“我们拿山药造酒精。”
毛泽东:“那每个县都造酒精,哪里用得了那么多酒精呢!”
说完,毛泽东自己笑起来,大家也跟着笑了。
县长见状说了实话:“主席,我们只是考虑多打一些粮食,没想到粮食多了如何用。”
毛泽东:“粮食多还是好事,但也可以考虑一下粮食多了如何用嘛!”
走出公社办公室,毛泽东一行人来到棉花田,毛泽东问:“这一亩可以收多少棉花呀?”
社主任骄傲的回答:“一千斤皮棉,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那就是三千斤籽棉呀!”
说完,毛泽东又抬脚去山药地查看,继续问:“这山药亩产多少?”
社主任:“主席,我们计划亩产十万八千斤。”
毛泽东停住了脚步:“这徐水县的干部干劲真不小......”
其实毛泽东对这些数据有些疑问,感慨地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办就不办,一喊办,就办得好多。过去几千年都是亩产一二百斤,看看!如今一下子就是几千上万斤的了......”
毛泽东是不满这种浮夸作风的,但全国都陷入这样的风气中,他意识到想控制时,事情已经开始失控了。他已经开始思考,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