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在《蜗居》中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

海萍、海藻姐妹俩的命运走向牵动人心,到现在依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十几年后,重读《蜗居》原著,留心到麦克这个人物。

海萍事业的发展就是受他启发:他提醒海萍可以办语言学校,;要不是他,海藻对宋思明的觉醒也不会那么快。

麦克是由宋思明介绍给海萍的第一个外国学生。

海萍生动有趣而且认真的教法,给麦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是因为他的宣传,海萍有了第一批外国学生。

书的最后,海萍开办了国际语言学校。

至于海藻,与宋思明第一次发生关系后,她决定回头。

宋思明来看她,她坚定地表示了拒绝。

“海藻的眼神里竟有一丝明显的厌恶之情。”

对于宋思明送来的六万块钱,直接就将它视为自己卖身的钱,并不打算归还。

从此就两清了。

宋思明打来电话,告诉海藻,海萍教得不错。

海藻这才意识到她和宋思明之间还有一个麦克。

而麦克是海萍接下来人生奋斗的主要对象。

她不能让姐姐失望,所以书中写到海藻听到宋思明这样说时,沉默了很久。

她也明白,当下立即与宋思明断绝关系是不明智的。

所以,她答应了宋思明的一次又一次的邀请,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

如果不是有麦克这个人物,海藻与宋思明的关系不会发展到后来的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安排这个人物,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不仅是由于他的纽带作用,还有他的个人魅力。

十多年后的现在,忽然发现他的清醒理智与独特魅力,配得上是这本书中最有价值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是宋思明在美国学习时认识的好朋友。

宋思明回国后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

后来麦克事业遇到了一些麻烦,妻子带着孩子都离开了他。

颓废的他染上了酒瘾,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戒掉。

那段日子,是一个男人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

好在他能及时振作,宋思明此时也给了他很多的帮助。

麦克到中国寻找机会,也是受到了宋思明的启发。

作者虽然没有用直观的文字来描述麦克的相貌人品,但是从宋思明后来将海藻托付给他,可以看出麦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在中国期间,麦克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在默默等待着机会。

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恰恰是光即将要照进来的时候。

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坚守着。

对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麦克这样对海萍解释:

“人的一生是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有时候高,有时候低。低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因为很快就要走向高处,但高的时候其实是很危险的,你看不见即将到来的低谷。”

不得不说,麦克是一个很有思想高度的人。

这是挫折带给一个男人的磨难,更是他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过去一切黑暗的时刻翻过去,不让它捆绑住手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麦克没有抓住过去不放,也没有在不幸中自怨自艾。

更没有在无法改变的人与事上消耗精力。

这样他的人生才没有被拖入死循环,而是重新迎来了曙光。

最后,他在宋思明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商机,而且取了了不小的成就。

麦克知恩图报,他收到了宋思明的讯息,接海藻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也算是成全了麦克与宋思明与中国的一段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萍在教麦克的同时,也接了一个日本家庭的教学任务。

可是,日本太太苛刻的教育理念以及她对中国的歧视,让海萍愤然甩手不干了。

是麦克从中调节,这件事才得以圆满解决。

从他处理事情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个成年人的睿智。

“孩子的心,是最懂得爱的。谁爱他,谁教得用心,他们比我们清楚。郭老师耐心,又有爱心,是不可多得的好老师。上次她跟我说你们的争论的时候也是觉得不妥当,因为孩子而冒犯了您。毕竟她只是老师,不能替代家长的教育。”

劝慰别人,一定要抓住痛点。

麦克深知,日本太太最在乎的就是孩子。所以他先说孩子喜欢海萍,离不开海萍。

然后说海萍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给日本太太台阶下。

最后,肯定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正好暗合了日本太太的心事——她不想孩子被中化。

这样,日本太太心悦诚服,降低姿态重新雇佣海萍。

在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敏感上,海萍愤怒不冷静。

麦克直接道出了事情的本质:

“其实,人这一辈子,学习只是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更精彩的生活。重要的不是学得好,成绩好,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持久的学习力,才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描写了一段麦克与海萍的情事。

早在苏淳出事之前,麦克就对海萍很有好感。

他们的第一节课并不顺利。

麦克打起了退堂鼓,可是在后面的教学中,他渐渐发现了海萍的闪光点——韧性。

她坚持让麦克学写字,而不是只会说话。

为了消除两人之间的语言障碍,海萍抓紧一切时间学英语。

突飞猛进的变化,也给了麦克极大的信心。

中文学习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不好解释时,她也会绞尽脑汁,从不潦草应付。

海萍的坚韧与美好,也改变了他对中国人固有的成见。

要不是宋思明帮他在美国找到了商机,他甚至想娶一个中国女人,永远定居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淳出事被拘留期间,麦克为海萍奔走,也适时将此事透露给宋思明,这才解了海萍的燃眉之急。

这段时间也是海萍与麦克最亲密的时刻。

补习之后,麦克邀请海萍一起喝酒。

也就是在这几晚的相聚中,麦克一直压抑着对海萍的好感。

苏淳一事,海萍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到自己身上:

“这一路走来,都是我的错。我是个很贪心的女人,我要得太多太多,如果不是我,我的丈夫不会坐牢,所以,他的今天是我造成的。”

麦克也遭过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离他而去。

此情此景,何等相似。

只是人迥异而已。

海萍的忏悔与深情,引发了他痛苦的回忆。

两人同病相怜,把酒诉衷肠。

首先,海萍后悔应该一毕业就回老家,这些不幸事都不会发生,自然就不会认识麦克。

麦克看着海萍的眼睛,遗憾地说:

“认识你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个惊喜。”

一个成年男人这样说,无疑是在表露对这个女人的心动。

海萍借口喝酒头疼,悄然睡去。

“麦克搂着她,直到她鼾声起,才轻轻放下她,给她盖上毯子,关了灯,让她在沙发上熟睡。”

第二天早上,海萍发现自己睡在麦克家,十分窘迫。

麦克机智地化解了尴尬:

“我一直在想,等你早上起来会不会告诉我要收我10小时的课时费。”

用金钱来打趣对方,巧妙地缓解了两人之间紧张的气氛。

此后,案件一有变化,海萍就会向麦克求助,也学会了喝酒来壮胆。

酒量不佳的她每次都会喝醉。

麦克望着酒醉在沙发上的海萍,若有所思地说:

“明天早上,我们又要共进早餐了。这可不大好啊!你在考验我的忍耐力。”

对自己爱的女人,体面的男人总能保持尊重与自制。

白天的麦克恐怕无法在海萍面前说出这样的话。

随着案件的调查深入,海萍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

她准备卖掉自己最珍视的房子,用于营救苏淳。

麦克深有感触:海萍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女人。

尽管平时与苏淳吵吵闹闹,真的当灾难到来时,她却能做到共进退。

海萍是那种绝对可以共苦的传统好女人。

在金钱至上、人情淡薄的社会,海萍的纯粹美好显得异常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克真的被她感动到了:

“这说明,在你心里,最看重的是感情。你知道吗,很多女人都会在男人困难的时候选择逃跑------能够做到患难与共,才是难得。你就是难得的好女人。”

海萍笑道:

“你这话要是跟苏淳说,他一定会拱手相让的。”

麦克冲动之下,脱口而出:

“如果相让,我就笑纳。”

海萍听出了此话的意味深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尴尬一笑躲过了麦克笑脸里的深意。

这次,她没有留在麦克处过夜,而坚持要回家。

麦克从海萍的坚持中,也知道了她的意思。

所以,他也没有坚持,而是送她回了家。

一个眼神,一刻沉默,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聪明的男人,永远不会给自己找别扭,尤其是情感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米说过:

“不要再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就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经历了生活的变故与不如意后,这个曾经莽撞冲动的男人,成长为一个冷静自制又充满生活智慧的智者。

书中的其他三位男士:

苏淳不思进取、优柔寡断,在危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宋思明有头脑,会判断,却背叛家庭。面对情感纠葛,束手束脚,最后酿成悲剧,害人害己;

小贝青春有朝气,却冲动易怒,不懂翻篇,困在自己织的网中,作茧自缚。

麦克这个人物虽小,作者在其身上寄予了一种理想:

一个男人要有担当、有责任感。

对生活有自己睿智的理解和温热的体悟。

他可以没有多少钱,没有多高的权势,但一定要有容人之量和与过去和解的能力。

这样的男人,在茫茫人世间,的确珍贵难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