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哗哗哗,小鹏一路闪电带火花。岂止带火花啊,车主都直接火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这一团翻滚着腾空向路边飞去的巨大火球不是电影特效,而是2月29日发生在苏州的一起重大车祸。

网传视频称,江苏苏州有两车雨天飙车,其中一辆行驶速度极快,白色车辆也紧随其后。随后,粉色车辆(小鹏P7)在一路口撞向路边障碍物失控飞出道路,车辆顿时燃起大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天、飙车,明晃晃的昭示着悲剧的典型开端。甚至不用看官方通报的时速,肉眼都能看见,两辆车像磁悬浮一样从视野里猛蹿出去。不知开的到底是车还是船。雨天这车速,轮胎还挨着地么?分明是轻功水上漂!只不过这江湖失传多年的绝技才刚刚再现就成为绝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熊火光中,粉色的小鹏P7与它的车主一同葬身火海。而小鹏汽车也不出所料的被群众架在火上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鹏P7雨天真的很滑,我自己亲身感受过,差点撞大护栏。”

“小鹏P7我亲眼目睹在高速口翻了四脚朝天,感觉这车不是很好。”

“小鹏P7我押金都交了五千最终还是没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鹏一边疯狂撤热搜降热度,一边从善如流的将所谓的事故车辆驾驶数据提交给了交警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日,小鹏汽车官方发表声明称【事故发生前车辆状态正常,未开启辅助驾驶功能,碰撞前存在高速驾驶行为,最高车速达169km/h,碰撞时车速达145km/h】。同时在文末表示,希望广大网民理性一点儿,别听风就是雨的瞎黑。

小鹏,赶不上春晚就赶315晚会?

“只要给数据,都能摘干净。”似乎一直是小鹏这些新能源车企的金蝉脱壳大法。出了事故,总有很大一部分车企品牌的车型数据并不会对外公开。这也导致在判定事故原因时,只能按照品牌方的说辞走,从而进一步导致消费者的维权之路难过登天。

换言之,即便苏州发生的超速事故不是小鹏之锅,难道之前的每一次事故小鹏都是全然的无辜?小鹏呼吁网民不要无脑黑的同时,怎么不顺带呼吁不要无脑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别提小鹏其他车型,单说小鹏P7,一锄头下去还没一米深就能刨出“日期新鲜”的黑历史。

前脚苏州事故刚发生,第二天就又有新一则疑似小鹏P7燃烧的视频传开。视频画面看,该车掉下了一个两三米的坑。而随后赶到救援的吊车在将该车辆妥善放在吊车上准备拉走的时候,令人心惊的一幕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辆疑似小鹏P7的车竟直接在拖车上开始自燃,一瞬间火星子就掉在了拖车上,要拉着拖车共沉沦,吓得拖车司机着急忙慌的把这台冒着浓烟的小鹏P7重新卸下留在原地。没几秒,凶狠的火势就吞没了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8月10日,宁波一高架路段,一辆抛锚的故障车停在最左侧车道,车主疑似正在后备箱处理故障。随后,一辆小鹏P7汽车快速向故障车驶去,似乎没有减速痕迹,站在车尾的人被车辆撞击后,身体被抛向空中随后重重落下。

人自然是没救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涉事小鹏车主的群聊记录显示,该车主当时使用了LCC(车道居中保持功能),高架限速为80km/h,设定时速为80km/h。据车主描述,这次是分神以前有预警,但这一次车辆在撞击前完全未识别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3月11日,北京一辆小鹏P7在车库出口经过闸机过程中,突然失控冲出道闸撞在了墙上。后座乘车人员受伤较为严重,造成其手腕断裂以及胳膊筋断裂。

车主徐先生表示,事故发生的时候是自己岳父开车,自己的手机APP上没有任何故障提示甚至辅助报警。而在危险发生期间,许先生岳父一直不断踩刹车,均无任何反应,销售承诺的智能功能也全都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许先生质疑车辆“异常加速”、“刹车失灵”以及“辅助驾驶功能失效”,先后找了售后、小鹏汽车官方、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得到的回应是没有辅助报警是因为未达到阈值,做第三方鉴定需要自行先修理好车,或自行起诉。

小鹏的答复像极了在燃油车时代人们时常遇到的,车辆发生碰撞气囊未正确弹出的情况。厂家也总会以碰撞角度不对等理由来解释为何气囊没有弹出。但在缺乏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责任认定困难的情况下,车主即使付出极高的维权成本,也未必能获得双方认可的结果。

这种处理方式等于不处理。小鹏也只会在对此类事故套上表示遗憾的模板之后,完美隐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刹车失灵这种“重大疾病”不光发生在小鹏P7上,小鹏G3的车主也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刹车失灵、防碰撞系统失效导致撞上玻璃幕墙,车头损毁安全气囊弹出……

智能汽车在事故原因检测方面,尚无完善的法规,加上造车原理与燃油车不同,智能汽车增加了感知层和决策层两个方面,因此相关检测机构在进行检测时对于决策层的软硬件系统是无法进行检测的。所以在事故判定时,才会出现小鹏这类车企轻松甩锅的局面。

小鹏频频与如此致命的汽车质量问题,凶险的擦肩而过却又完美的全身而退,是否还值得“鹏友们”拿自己的命去信?是否还担得起消费者对“蔚小理”新能源三巨头的那一眼高看?是否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某一天又以另一个家庭悲剧的方式登上热搜?

比起那种无法挽回的后果,或许登上315的大舞台才是对小鹏这类靠“擦边”脱罪的新能源车企,一剂早就该吞的苦口良药。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官方网站

www.51qc.com

18750019420 林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