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近期有消息称,淘特即将关闭,平台上的商家和商品都即将迁回淘宝,未来,淘特商家的主要经营阵地将转移到淘宝,商品保留曾经的销量、评价等各类数据标签。

针对上述消息,淘天集团公开回应,“淘特继续发展,同时增加手淘的全量供给来服务淘特原有市场用户。APP还是存在的,消费者还是可以继续消费,也有运维支持。”

虽然淘天集团的回应击碎了“淘特关闭”的传闻,但据媒体报道,此前有不少淘特的商家已经退店,并解散了相关的团队,其中包括了第一批进入淘特的女装商家,和全国出货量前三的生鲜商家。

|淘特回迁淘宝

第三方数据显示,去年2月,淘特的日活跃用户还有2789万,到去年9月,就只剩1000万,接下来的半年,也都只勉强维持在千万量级。

淘特的发展显然不如预期。阿里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Q1,淘特单季新用户增长从2021年Q4的3900万减少到2000多万,第二、三季度则没有公布用户增长数据。

随着日活用户数的下降,商家也随之流失。广州女装产业带某头部商家表示,作为淘特第一批女装商家,现已全部退店,并解散淘特团队。该商家直言,“阿里已经放弃淘特了,没有机会。”在派代社群里也有商家表示,“淘特的流量是真的太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阿里还想着靠淘特与拼多多“掰手腕”,如今看来是没希望了。况且阿里如今面对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拼多多之后,京东、抖音也加入低价战争。京东在去年3月全面推出百亿补贴,掀起全行业的价格大战,抖音电商也将“价格力”设定为了2024年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低价被抖音电商提升为核心战略。

对于阿里来说,而低价策略不能多点作战,需要统一力量来应对对手,发展不佳的淘特显然成为弃子。

在价格博弈的牌桌上,阿里已经尝到低价策略带来的甜头。阿里在最新发布的财报中提到,在推动价格竞争力的战略下,平台上的消费者需求和购买意愿有所提升。低价策略,或许是阿里之后全力发展的方向。

|淘特终不敌拼多多

淘宝是阿里的“亲儿子”,作为从淘宝衍生出来的淘特,则成为了阿里的“亲孙子”。淘特的“出生”,不是因为阿里的创新,而是为了抗衡拼多多。这一切需要从2015年开始说起。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通过拼团享低价的方式,同时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拼多多两周内粉丝突破百万。彼时阿里创始人马云则指出,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年将拥有5亿中产阶级,占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一个主打下沉市场,一个看好消费升级,这两大电商巨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彼时的阿里还不知道拼多多是什么。

时隔三年,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在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逼近340亿美元,活跃买家数突破3亿,活跃卖家超百万,成为国内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也在那一年,阿里开始正视拼多多的威胁,上线了淘特的前身——“淘宝特价版”。2019年3月,阿里将聚划算和淘宝的多个特卖业务合并为一个入口,专门做低价。2019年双十二,聚划算上线“百亿补贴”,直指拼多多,不过失利了。

而在聚划算狙击拼多多失败后,阿里提高淘宝特价版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狙击拼多多的“主力”,2020年3月,“淘宝特价版”APP正式上线,团队规模从十几人增长到近千人,由原1688总经理、阿里副总裁汪海负责。彼时,阿里CEO张勇给“淘宝特价版”的定位是服务“低端用户”,“一个更简洁的完全性价比的平台”。

自此,阿里和拼多多是真的“杠上了”。像2020年,拼多多推出首届“真香节”后,淘特也随之上线了为期一个月的“1元更香节”活动,提供了1亿件1元包邮的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5月,“淘宝特价版”更名为“淘特”,并宣布进行10亿元补贴,推出官方补贴专区和买贵必赔、买得多返得多服务。

而淘特独立运营后,用户增长迅猛。数据显示,2020年底,淘特年活跃买家数还不到1亿;2021年三季度,年度活跃用户已经突破2.4亿;2022年4月,年度活跃用户超过3亿,这也是淘特最巅峰的时候。

而这个“巅峰”的背后则是阿里集团的高额投入。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时拼多多新增用户的获客成本仅为10元/人,而2020年“淘宝特价版”APP上线时,拼多多的获客成本高达203元/人。虽然彼时阿里并没有公布淘特的获客成本,但是主要靠广告投放引流的淘特的获客成本绝对远超拼多多崛起时的成本。

阿里那两年的财报也从侧面印证了对淘特使用“烧钱换增长”的策略。阿里2021财年财报指出,全年战略投资领域的亏损汇总为346亿元,其中既包括对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务、菜鸟网络的投资,也包括了对淘宝特价版“大力投资的相关亏损”。

而2022财年,阿里的经营利润降为817亿元,相较2021财年的1234亿元减少416亿元,对此,阿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由对淘特和淘菜菜的投入增加、为用户增长而增加的费用,以及支持商家的举措。这也意味着,在2022年3月之前的一年里,阿里因对淘特和淘菜菜等业务的投入,使得利润少了400多亿元。

不过,“烧钱换增长”的淘特仍然打不过拼多多。原因何在?

首先,拼多多有着过硬的用户基础。数据显示,2022年3月31日,拼多多披露的年度活跃购买用户为8.69亿,彼时淘特的年度活跃用户刚超过3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其次,阿里的战略不坚定。虽然是推出淘特来赢取下沉市场的“江山”,但是阿里彼时的重心还是放在天猫和淘宝的消费升级上,重点资源还是放在天猫和淘宝身上。

最后,淘特的战略选择失误。淘特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让M2C(工厂直销)模式落地,而这种全托管的淘工厂直营,能使得淘特借助1688等固有资源优势从而后端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不过,淘特在发展期间,一直在纠结扶持商家还是扶持工厂直销。

据报道,有淘特中小商家运营员工反馈,之前淘特重点扶持了很多中小商家,但这些商家很多是一些空泛的、无货源一键代发的商家。而一些有实力的商家在淘特爆火后,淘特转头去扶持背后的工厂,也让很多商家渐意识到,淘特并非是长久之地。后来淘特成为一些商家倾销尾货的地方,并投诉不断。

|阿里全面回归低价策略

虽然淘天集团给出的回复,看起来让淘特逃过被终结的命运,但实际上,潮水还是流向既定的方向,“低价”战略已经成为各大平台互相角逐的主要战场,而这些昔日特定推出的“特价版”APP已不再具有独特性。换句话说,阿里并没有放弃低价策略,放弃的是淘特作为一款独立APP的价值。

恰巧的是,在淘天集团回应“淘特被关闭”传闻的那一天,即2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接受CNBC专访时承认,阿里虽不像以前那样自信,并且感受到了竞争压力,但随着重组以及新管理层的到位,现在“阿里回来了”。

蔡崇信在采访中表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力与挑战后,阿里巴巴已重返中国顶级电商企业的轨道。随着公司的架构重组和新管理层的到位,阿里对于自身能够成为中国顶级电子商务企业之一充满信心。”

2023年3月,阿里启动1+6+N组织变革,同年5月宣布阿里云将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另外,去年12月,阿里宣布,阿里集团CEO、淘天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而吴泳铭在上岗CEO 48小时后,通过全员信的方式,宣布了淘天集团最新组织决定,年轻化管理团队全面接棒,直接向吴泳铭汇报。

另外,蔡崇信还在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阿里正专注于业绩。未来五年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将超过40%,大大高于目前30%的水平。

低价策略或许就是“阿里正专注于业绩”的发展方向。2023年5 月,阿里创始人马云的内部讲话中,更是为淘天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强调由于环境的变化,接下来是淘宝的机会,而不是天猫的机会。

2023 年双 11 后,淘天的品牌发展中心也已经调整了组织,成立了 "EDLP"(Every Day Low Price,天天低价)部门,该部门核心业务是组织包括快消、消费电子、天猫家居的产业带和低价商品,并管理上述行业的专营专卖店及进口低价业务等。

而淘天新任 CEO 吴泳铭更是聚焦淘宝业务,彻底投入了价格战争。在2024 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分析师电话会上,吴泳铭表示,将在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资,在消费分级体系下,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好货、好价、好服务”,支持淘天重拾增长和稳固市场领导地位。

从对低价策略的“毫无意识”,到淘特的出现,低价与消费升级共存,再到淘特回归淘宝全面发力低价策略。总的来说,淘特就是阿里用来制衡拼多多发展的一枚棋子,淘特自身的发展历程也从侧面说明,阿里最近几年对市场发展变化的不断调整。

如今,随着拼多多的发展壮大,能与之抗衡的不能只是淘特,而是其背后的淘天集团,乃至是整个阿里。现在的阿里开始回归最初的使命和愿景,开始全面发力低价策略,但是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