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条一公里长的龙在浙江省缙云县游行。”

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外网发文,向全球推介“缙云龙”,引起海内网网友的强烈关注。

汪文斌点赞的“龙”,正是元宵节期间缙云新碧小溪板龙。今年正逢甲辰龙年,从春节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州大地上百余条“龙”出没,舞龙盛世精彩不断,“刷爆”丽水人民朋友圈,成为开年的焦点。

浓浓年味儿中,丽水人对龙的记忆,由此被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

转眼间,来到2024年甲辰龙年,大家的目光再次汇聚到“龙”这个字眼。

丽水与“龙”,又有着怎样的缘分?

据《浙江省名村志》记载:莲都区青林村村北灵鹫山上有灵山寺,建于唐代。盛唐时代,青林村民间就已流传舞龙习俗。

在处州,比较有名的板龙有缙云的小溪大龙,龙泉的安仁板龙,莲都的武村板龙、青林板龙、西溪板龙、库头板龙、雅里板龙,景宁的英川板龙、大漈板龙,云和祥龙,遂昌的太平神龙、大柘车龙,青田的石帆板龙等。

舞板龙的最初目的,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板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流行于处州九县(市、区)的处州板龙,年年迎灯,代代相沿,至今兴盛不衰。

今年元宵节,云和五条“祥龙”齐飞,传承了700年的“处州第一龙”舞出了一幅山河永在的绚丽画卷。

在缙云,耗时月余打造的高达8余米“全球最大游动板龙”的威武龙头与430余桥巍峨龙身组成的千米巨龙在元宵当晚神圣游行,带来一场传统民俗的盛宴。

与千米巨龙相伴的,还有缙云各街道(乡镇)的8条板龙、布龙相继踩街。伴随着激昂的配乐,形态各异的龙翩翩起舞,威武活泼,赢得了围观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与喝彩。此外,台阁、舞狮等传统民俗节目轮番上演,让人们在浓浓年味里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景宁、龙泉、莲都等地灯火通明,数十条百米长的板龙穿街走巷,浩浩荡荡,人们借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丽水留存至今的非遗、民俗中,仍有相当丰富的“龙”元素痕迹。

龙泉的青瓷龙、青田的石雕龙、缙云壶镇的迎龙灯、云和梯田的稻草龙……这个春节,各式各样的“龙”跳动在丽水人民的生活和视野里,为龙年添了一份神圣与可爱,大批游客因此而来。

据丽水市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丽水累计接待游客152.7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4.62%。其中过夜游客107.83万人次,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4.6天,全省排名第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谈起“龙”,那就不能不谈缙云仙都。

仙气缭绕的缙云,是迄今为止浙江发现恐龙个体数量最多、恐龙骨骼最全的县。

而在缙云仙都景区每年举办的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无论是黄帝在鼎湖峰飞升的瑰丽传说,还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祭典仪式,都和一条巨龙密不可分。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缙云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据史料考证,仙都黄帝祭典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到宋代,黄帝祭祀更受崇奉。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黄帝。

据记载,一千年前的仙都金龙洞曾举行祭祀礼仪,并把信物“金龙玉简”投放到金龙洞。1997年,金龙洞中出土了两条鎏金铜龙和木简;2022年,又出土金龙一枚,由此印证了历史。仿佛冥冥之中,在丽水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与“龙”有了关系。

1998年,缙云重建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再现历史上“北陵南祠”格局。恢复祭典以来,缙云每年举办两次,清明节为民祭,重阳节为公祭。与黄帝祠宇重建同步,“缙云轩辕祭典”至今弦歌不辍,成为中国南方独一无二的祭祀黄帝盛典。

2023年祭典现场,一条长56米的金色巨龙时而盘旋、时而飞舞。在9项议程之一——“乐舞告祭”仪程中,金色巨龙承载着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无限崇敬与感恩之心,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心愿和美好祝福,在群山雾霭中直冲云霄。

2021年7月,一年一届的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节庆活动。自此,浙江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形成“三地共祭”、层次相当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活动规格更高、标准更高、影响更大。次年,黄帝文化历史性地写入了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文化标识之一。

丽水与“龙”,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丽水的“龙”,不仅能“上天”还能“下海”。

有着100多节、长约280米的“瓯江蛟龙”是集云和典型的龙信仰、船帮民风习俗、民间艺术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其前身是云和板龙,经历几百年的传承、改革,在造型、扎糊、云钩、鳞片、绘画等方面形成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

清末民初,“瓯江蛟龙”兴盛,每年的元宵、端午节组织在瓯江上开展蛟龙入江表演。“瓯江蛟龙”用竹篾扎制再糊以棉皮纸或丝绸,龙身为灯,以半月弧形为龙肚,卧于船上,可以摆出圆形、S形、8字形等6种造型,云和当地老百姓用这种仪式感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丽水的“龙”,还走向了世界。

2023年10月,在杭州第19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暖场环节上,来自遂昌县车龙表演队的16名队员挥舞着自带烟火的车龙,在“大莲花”精彩亮相,燃爆全场。

遂昌车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这条有历史的龙“舞”进校园,是遂昌县职业中专进行的有益尝试。从2008年起,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舞龙队,将遂昌车龙等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课间活动。7年后,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将舞龙纳入选修课。

10余年间,该队伍先后吸纳学子300余名,多次到学校、乡镇(街道)开展传承教学、展示活动,所指导遂昌车龙、稻草龙、布龙、粽龙等舞龙活动队员达2000余人。

2月18日,在地球的另一端,巴黎风情园举办的法国豫园灯会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青田传统“舞鱼灯”、舞龙舞狮出现在世界最美大道香榭丽舍大街上,在来自中国的60架大型灯组和2000余盏华灯中穿梭畅游,令人目不暇接。

同样在2024“意大利罗马龙年游园会”上,青田“舞鱼灯”跟着海外华侨舞向了世界,让诸多老外首次看到“会跳舞的鱼”,共襄盛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辰龙年已至,丽水人民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吉祥美好的形象,正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对龙年有期待,对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龙”充满民族自豪感,“龙”的形象才会在各个民俗活动中无处不在。

踏入新征程,如何才能将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龙的传人”,要团结一致发扬“龙马精神”,以“龙”的远见洞察大势,有“马”的闯劲奋蹄争先,在新的起点勇往直前,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