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黄佳文
“墨笔丹青,如行云流水绕素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水墨画,以其静谧深邃的气质洗涤浮躁,这一画种在湖北遇见了怎样的继承和创新呢?3月2日,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郝孝飞做客长江讲坛,通过一幅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为观众讲解其中要义,同时介绍了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美育教育及创作面貌。
湖北艺术家有“一专多能”的特色
郝孝飞为读者介绍了湖北艺术家的中国画作品,从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邵声朗到刘一原、秦岭、李峰等人。观众看郝孝飞展示的PPT,也像是看一场展览。他还详解了叶军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的《家谱》(1994年)、戴少龙的《圣域・心》(1994年)、李传真的《工棚》(2010年)等作品,体现了湖北艺术家“一专多能”的特色。艺术家叶军最初是画工笔的,后钻研重彩水墨;艺术家戴少龙的重彩水墨作品中,吸收了民间艺术的元素;艺术家李传真,通过多年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不一样的女性视角。
观众可以看到比较传统的中国画,也能看到具有现当代气质的中国画。比如艺术家肖蓝的《晌午》《普吉岛印象》等,在色彩、构图、画面透视效果上,都呈现出与传统中国画不一样的观感。
引进青年人才,考虑到地域的融合
郝孝飞介绍,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集研究中国绘画、书法篆刻创作为主攻方向,设置有工笔人物画、写意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书法篆刻方向的专业研习。2021年4月,中国画系更名为中国画学院。该学院现有特聘教授陈孟昕、李乃蔚、陈振濂、尚辉、陈钰铭、刘万鸣、姚大伍共7人。引进博士14名,其中中国画专业博士教师10名,书法专业博士教师4名,博士比56.7%。
郝孝飞说,近年来,该院在引进青年人才时考虑到地域的融合,比如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焦笑会,是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的,她的中国画善于在绢上表现细腻的线条美感;90后青年教师孙光莹本、硕、博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她承袭的是中国美院的一套创作方法。在融合碰撞中,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才能呈现出多元共生的面貌。
郝孝飞也提到,没有完美的画种,每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中国画擅长柔性的表达,在怎样描绘强有力的语汇时,也是存在短板的。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要不断研究新技法,新的表现形式,让这一画种与当代生活和情感相结合,从而展现出中国画的活力。
每天练手,是专业者对专业的尊重、热爱和初心
郝孝飞说,艺术创作没有捷径,老是在干活的人,手艺会越来越好。他从毕业留校教学至今,基本上保持了每天创作的状态,从早上九十点画到晚十一二点,来长江讲坛讲座的前一天晚上,因为要赶一个大的创作,他还画到了凌晨三点,“我们长期形成了这样的工作习惯,这是专业者对一个专业的尊重、热爱和初心。”
郝孝飞透露,为了奖励爱学习、爱画画的学生,该学院积极寻求企业赞助,设立各种奖学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钻研创作,奖学金从一千到一万元不等。中国画在市场上受欢迎,适合家庭、酒店、会所的装饰。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毕业生的作品展,近年来受到关注,很多作品现场成交。“去年一个学生的毕业作品被机构收藏,卖了3万多元,基本上把学费给挣回来了。”
(本文图片由长江讲坛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