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生产队时的人们一天忙到晚,才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可七八个孩子的家庭多得很,反观如今的普通家庭,养一个孩子都困难。

为什么生产队时能养的孩子比现在还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生产队时的一户普通人家,家里能把七八个孩子抚养成人,70后就出生在那个年代,他们很少遇到饿肚子的情况,快快乐乐地长大娶妻生子孝敬老人。

在生产队里劳动的父母靠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有些家庭的夫妇有一方患有疾病、身体残疾,基本上就只靠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

留在家里的妻子或者丈夫,则承担起做饭、养猪、喂鸡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时不时地照顾一家中的孩子。

那个年代到孩子不需要大人辅导功课,从会走路到上学的这段时间,就利用劳动和学习间隙自己到河里摸鱼虾、上树掏鸟蛋找乐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有工人的家庭就不一样,尤其是家长在食品厂、糕点厂工作的家庭,他们回家还有可能给孩子带点心,弟兄姐妹几个分着吃。

哥哥姐姐们在父母的教导下,从小就有责任感,知道帮着大人分担家务,也能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村里的孩子早当家,差不多5岁左右,就能踩在凳子上做一家人的饭。

孩子再大一点有力气,还主动帮家里人挑水,他们挑来的水足足能装满家里的两个大水缸。

那个年代的营养条件有限,孩子小小年纪就在肩头上扛着重物,导致他们的个子被压到1.5米以下,反观如今的小学生,身高都能长到1.8米。

我国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但70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没经历过饿肚子的情况,他们不常能吃到白面等精细的粮食,但他们吃粗粮是完全可以填饱肚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条件好的,差不多能供孩子读到高中毕业考大学,条件差的,就只供家中的男孩读到初中、高中。

这些情况都不固定,万一家里孩子学习不好,家长也不过分要求他们必须好好学习,而是直接让孩子回家帮忙干活。

年龄小的孩子很听大孩子们的话,安全问题基本上能得到保障,他们的穿衣问题也不用家长操心,大孩子们穿剩下来的衣服他们就能穿。

孩子们的鞋子都是自家父母和老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家里最多买一些做鞋子用的原材料,不不需要花几十上百块钱给孩子置办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如今的孩子们,他们穿衣服讲究衣服的外观,甚至要求家长给他们买几千块钱的衣服和鞋子,可普通人每个月的收入也不过几千块钱。

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考虑把孩子送到什么学校,给他们报什么样的补习班,一个补习班就是几千块。

生产队时期的家长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他们的愿望就是让一家人都活下来。

那个时期的资源匮乏,每家每户要凭粮票购买东西,没有粮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70后孩子一生病,想要吃块豆腐都属于是奢望,母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偷偷买来豆腐给生病的孩子吃,都不敢让别的孩子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后、70后孩子从小一块玩到大,除非家里条件不允许,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别人家里,弟兄姐妹们之间有小打小闹,但他们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

孩子们在生产队时期帮不上太多忙,但他们愿意帮着家里打扫卫生、修房子,大一点的孩子能带上整个村里的孩子一起玩,避免孩子影响到大人们干活。

年龄太小的孩子离不开大人,如果工作单位条件允许,大人能带着孩子干活。

那个年代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直接把孩子带到单位上学都可以,单位实在是不允许的,就找亲戚们和村里的人老人帮忙看着。

找人帮忙看孩子的家庭,只要给对方支付一点报酬就可以,这些报酬到不了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比现在请保姆要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从计提生产后,参与劳动的人不用考虑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

每个家庭都能在集体食堂里吃上饭,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顿肉,生病了只需要花几分钱看病买药就能治好。

但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出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活下来,新生儿死亡率比现在要高得多。

而每家每户孩子有好几个,一个孩子的去世并不会对家庭造成什么负担,他们只需要考虑再生个孩子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着就是胜利

孩子多的家庭遇到孩子因病去世的情况,不可避免地悲伤,但他们失去了一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孩子,只要他们能将在世的孩子抚养长大就算是胜利。

那个年代的妇女参加劳动工分比较低,甚至是男子的一半,但她们为了帮助家庭分担,还是愿意投入到劳动中,早早地到地里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

体质比较差的农村女子,很容易因为长时间劳动累垮身体,极容易生病。

村里坐月子的女子还少,她们都忙着赶紧把孩子生下来继续劳动,可做不好月子就劳动,容易造成子宫脱垂和落下病根,这对她们的身体是一种伤害。

七八十岁的老妇人腿部变形,走路一摇一晃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长期高强度劳动,生病了也来不及养好身体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如何,生产队时期大部分家庭都能吃得饱饭,但我国个别地区也存在农民忙忙碌碌一年下来,还饿着肚子的情况。

我国便根据发展的特殊性实施包产到户政策,这让多劳多得的观念深入人心,对农田有感情的农民知道田地是自己的,更愿意在地里挥洒汗水。

中原地区农民在地里种植的都是粮食作物,每年他们靠种地能获得几百斤粮食,这些粮食冲充足足地够一家人吃,甚至还能剩下一部分粮食。

农民不遇到天灾人祸,就能拿的出粮食交公粮,遇到天灾人祸,也不用担心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和组织上会将存量返还到农民手中,面对交不上公粮、少叫公粮的家庭,他们也不会追究这些农民的过错,而是忙让农民一家都能吃上饭。

那个年代的村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发现邻居们生活困难,都是主动为邻居提供帮助。

逢年过节家里吃上鸡肉、鸭肉,吃上猪肉馅的饺子,还愿意和邻居们分享。

村里人遇到谁家里生病了,没办法耕地和种田的情况,二话不说,赶紧出面帮人家干活,干完活也不好意思找人家要报酬。

农村养鸡的家庭多,自家的鸡不小心钻到别人家院子里,人品过关的邻居都主动把鸡下的蛋给送过来,宁可多送过来几颗蛋,也绝不让别人吃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人婚丧嫁娶,周围的人都知道来帮忙,尤其是红白喜事这样的情况,村里人热心地给有需要的人家出主意,把整个活动办得体面一些。

生产队时期要解决家里男子的结婚问题,只需腾出一间房子,给年轻夫妻准备几床被子等,这不会给一个普通家庭造成太多开销。

有男孩子的家庭,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大人就已经能考虑到孩子要娶妻子的问题,为他们做好准备。

男孩子娶妻子要用到的房子,自己一家人动手就能盖起来,盖房子用到的砖甚至都不需要买,在村里就地取材能凑得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产队时期的普通人,都住在集体发的房子里,基本上不用考虑一家人要住什么地方,也不用像如今一样考虑学区房、房贷、车贷等问题。

如今的普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考虑学区房问题,可一套房子买下来要花费夫妻两个几年甚至半辈子的工资。

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着每个普通家庭,孩子学习好的,家长想要让孩子考到好的学校,用金钱帮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孩子学习不好的家庭,家长选择让孩子上辅导班,抓紧吧学习成绩提上来,避免小小年纪就和同龄人拉开差距。

年轻人都知道就业压力大,提高学历作为减轻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深受普通家庭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孩子在学校从早学到晚,又要因为家长的意愿上补习班,整个人常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周六周日都不一定有时间放松。

孩子要适应巨大的压力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家长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不得不挣钱供孩子努力读书。

普通家庭供一个孩子上大学,花费几十万元的不在少数,这还不包括给孩子看病、报兴趣班,给孩子买衣服等方面的开销。

反观生产队时期,只有少数家长关注孩子教育问题,孩子学习不成就去种地、去打工,总归能养活自己。

但如今的普通家庭,不确定孩子学习不好能不能找到工作,也不确定孩子长大后有没有条件养活自己,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培养孩子,让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表面是影帝视后,实则演技非常拉胯,求求这5位演员别再尬吹了

这下好了,女博主拿紫药水涂脸,颜色渗入皮肤,我笑死在评论区

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网——回望当年生产队
兰州新闻网——生产队往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