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枢纽性节点。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南沙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沙区位示意图

2022年6月14日,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全新定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迎来首批新生,南沙与香港两地创新人才交流更加密切

2022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港科大(广州)的学科设置与南沙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正孕育形成“硅谷效应”。“从去年9月到现在,很多专家从香港或国外带着科创项目来到南沙,进行落地转化。目前我们师生在南沙的初创公司已有近10家,涵盖微电子、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南沙何以产生“硅谷效应”?区位!

硅谷并不在旧金山,而在旧金山的郊区,准确来说,是一个距离旧金山市区30到60公里的中小城市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是目前世界前列的创新区域,而珠江西岸的产业创新走廊也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而南沙处于这两个创新走廊的几何中间地带,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区别于传统的工商业时代,大城市的中心区高高在上,外围区只能做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没啥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硅谷苹果新总部园区某主入口

在知识经济为导向的科创时代,大城市在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趋势,中心区继续繁荣,但外围区也可以很精彩。比如旧金山的郊区,就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硅谷谷歌园区

高校资源应该成为南沙未来积极争取的资源!

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是当之无愧的华南教育重镇,基本集中了全省最多最强的高校,这些高校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持和科技人文。在广州的普通高等院校数大概有92所,汇集了本省绝大多数的985、211高校,在校学生达到104万以上,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5万左右,具体院校可以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普通高等院校情况

高校不仅是因为大学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他更是一个城市人才流入的主要渠道,虽然最终不一定会留在这个城市,但不可避免的要在高校所在城市生活4年以上。所以一个城市的高校数量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人口生力军,并且是接受较高教育、具有一定专业训练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广州各个区都在抢占广东省和广州市各高校招建的分校

广州的高校在校学生达到104万以上,每年新招生就有30万左右,所以在2000年以后广州各个区都在抢占广东省和广州市各高校招建的分校。像番禺区的广州大学城就是一个优秀代表,2004年启用后入驻了十几所高校,现在广州大学城常住人口就有24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大学城鸟瞰

广州的大学在各个区建设分校,但南沙仍然为0,高校的落成也许能成为提升南沙人气的重要措施

2000年后广州开始建设大学城,各个高校也开始大量扩招,从图中可以看到,广州各区都分布了数量不少的高校校区;番禺有16个,主要集中在大学城;增城13个、花都11个、从化10个,可谓是雨露均沾,稳定增加15万以上的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2005年就已经成立的南沙区,2012年成为国家级新区,但在这场高校分校引进中全程置身局外,竟然没有争得一家普通高校落户,是南沙标准太高?还是错失了高校落入计划?但目前,南沙真的需要人口,需要人才。

讨论:您认为广州南沙目前为什么人气不足?有何建议!

结语:创作不易,希望您多多支持,点赞、评论、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