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燕大

今年一整年的经济风向定调,就在这几天。

按时间,上周五,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

上周五,国常会,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

3月1号,同样是周五,国务院召开国常会,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研究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进度条拉满的极快,正好相隔一个礼拜,赶在两会之前。

从内容上看,今年经济发力的主要方向就在上面三场会议中,拆解会议内容,也可对2024年推动经济的主线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其中,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已反复讲过,估计未来几个这个工作都是必选项,长三角一体化也不用多说,经济中心,先行探路、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必选项。

除了固定工作,直接关联经济增长的才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第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与此直接关联的就是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二:投资与消费。

谁来引导投资、谁来终端消费?这是一个循环。

以前是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引领的投资,创造就业增加收入,老百姓买房带动扩大消费,这个投资和消费体量属实足够大,要不然房地产也不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居民的财富和负债很大块也集中在房地产。

今时不同往日,房地产已归到防范化解风险范畴,这在之前反复强调过,注重的是托底经济,先立后破的立,撑出空间换时间来解决问题,而非再大力拉高房地产。

这次引领投资的是“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

汽车家电都是老生常谈,上面“重点行业...”,这些可能主要对应的是“中特估”国企、市政、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等国资,也就是说由全国国资企业单位采购设备、更新换代。

那么资金从哪里来?会议指出“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简单说,财税补贴、专项资金已在路上。

大批量国资单位采购设备更新换代,投资方式就是向市场买买买,以前采购拼的是谁竞标价更低,现在还包括“能耗、排放、技术等”做牵引标准,庞大需求自然就会扩大生产动力,带动制造业,增加就业和消费。

很多年前,几万亿基建拉动经济反弹,这次且看大批国资单位采购设备更新换代效果如何。

至于会不会出现泡沫等问题,我只能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边做边衡量、边做边调整。

而且,对底层来讲,这种全域性的经济刺激才能让底层普遍性的喝到一些汤。

从宏观角度,穿透到底这是发挥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驱动力,即内循环。

一条走路太勉强,两条腿走路才稳当,还需要外循环。

第二,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

去年如果你感觉外资在跑路,那么你的感觉并没有错。

先看个数据,2023年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1339亿元,下降8%,折合1633亿美元,下降13.7%

十分之一左右的减少或许你觉得还行,体感并没有那么强烈。

再看个数据,统计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金融账户项下的直接投资负债,有研究者会将此作为衡量外商对华投资的关键指标。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据为254亿美元,比较2020、2021、2022疫情三年,上半年分别是682亿美元、1770亿美元和1478亿美元,分别下降了63.2%、85.6%、8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误差,但这个降幅也过于猛烈,而且在2023年第三季度这个数据还是负的,直接创下自1998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所以,去年如果你感觉外资在跑路,那么你的感觉并没有错。

曾经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现在看下来哪怕去年互相吹暖风“重返旧金山”,中美关系也没改善多少,更不用说积极来华投资。

但外资来华强关联到外循环,因此上礼拜五的国常会提到“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该做的早已在做,1月份给到上海浦东的方案(2023-2027)重点就是开放,搞外循环,方案核心涵盖探索外资准入体系、全球金融配置、跨境流通的标准与制度等等。

这是把上海浦东打造成国际窗口,整个长三角都要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那么要想让外资再回来、留下来,我们能给到老外的是什么?

国与国之间本质是利益交换,互相打开门拥抱对方,双方都觉得公平和有利可图才可持续。

浦东的方案里,步子很大,包括特定仲裁权,合格老外可担任国企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等,在深水区进行探索。

更市场化、国际化,给政策,给老外信心,但这些怕还不够,股市和实体都少不了活水净流入,否则就会萎缩,而这个前提就是必须以投资者为本,不论外资还是内资。

从这个角度看,几十年房地产红利已过且反归到风险防范领域,投资价值不高,那么剩下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中特估这类。

吸引外资,核心资产大概也要敞开怀抱充分参与市场竞争,让投资者享受到资产增值的红利。

说到底,内循环能解决吃饱,有外循环才能发展的更强。

之前我们以消费市场巨大自居,总以为没了我国市场外国高精尖企业都得玩完。

但现在,相比于老外需要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市场可能更需要老外!

政策越宽松,越说明经济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倒逼开放的步子就会越大。

国常会明确要把稳外资作为2024的重要发力点,后面吸引外资的政策举措,尺度怕会超出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