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9年2月,鲁国国君鲁文公去世,享年47岁,去世前没有指定继位继承人;

公元前609年5月,齐国国君齐懿公被近臣刺杀,其弟公子元被拥立即位,是为齐惠公;

公元前609年6月,鲁文公举行葬礼,齐惠公派出专使出席鲁文公葬礼仪式;

公元前609年7月,鲁国东门襄仲、叔孙得臣赴齐国拜会齐惠公,致谢、祝贺并协商;

公元前609年10月,东门襄仲处死鲁文公和哀姜生育的嫡子公子恶、公子视,拥立鲁文公次妃敬嬴生育的庶长子公子俀,是为鲁宣公;

公元前608年3月,鲁宣公联姻齐国,娶了齐惠公的女儿穆姜为正室夫人;

公元前601年6月,拥立鲁宣公的第一功臣东门襄仲去世,享年79岁,东门襄仲年近54岁的儿子公孙归父接任东门氏家主并世袭鲁国卿大夫。

东门氏的公孙归父接任鲁国卿大夫的时候,鲁国五官内阁其他四大家族的成员组成这样的:

季孙氏是第三代家主季孙行父(季文子),公元前622年季孙行父从第一代季成子手里接的班,因为季孙行父的父亲季孙无佚没有熬得他老爹,第三代季孙行父掌首席执政卿已经21年了;

叔孙氏是第四代家主叔孙侨如(叔孙宣伯),叔孙侨如的父亲叔孙得臣(叔孙庄叔)于公元前604年去世,叔孙侨如出生于公元前616年,所以侨如接任叔孙氏家主并世袭鲁国卿大夫的时候才12岁上下,虽然跻身内阁,因为尚未成年,所以内阁中的投票权肯定是委托出去的,大概率是委托到了季孙氏的季文子手里了;

孟孙氏是第三代家主孟孙雄(孟惠叔),不过马上要交棒到第四代的仲孙蔑(孟献子)手里,鲁文公在位期间,孟孙氏第二代的公孙敖(孟穆伯)发生了桃色风波,孟穆伯的恋爱脑一度让孟孙氏家族蒙羞,所以从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600年的孟孙氏家主是孟孙氏第三代的孟孙谷(孟文伯)、孟孙雄(孟惠叔)先后接任。孟惠叔去世,孟孙氏家主传承给了大宗的孟文伯之子仲孙蔑手里;

臧孙氏是第五代家主臧孙许(臧宣叔),臧孙氏的第四代家主可是名满天下的臧文仲,臧文仲于公元前617年去世,由臧孙许接任臧孙氏的家主并世袭鲁国卿大夫司寇一职。

鲁宣公是鲁孝公的第六代孙、鲁桓公的第四代孙,臧宣叔臧孙许是鲁孝公的第五代孙,季文子季孙行父是鲁桓公的第三代孙,叔孙侨如是鲁桓公的第四代孙,孟献子仲孙蔑是鲁桓公的第四代孙,公孙归父是鲁桓公的第三代孙。所以现在的鲁国五官内阁中,季孙行父、公孙归父、臧孙许算是鲁宣公的叔叔辈,仲孙蔑、叔孙侨如算是鲁宣公的堂兄弟辈。

从鲁宣公的爷爷鲁僖公开始,当时季孙氏的季成子是鲁僖公的叔叔辈,其他叔孙氏、孟孙氏、东门氏、臧孙氏都是鲁僖公的堂兄弟辈,出于季成子的拥立之功,加上辈分的加持,所以鲁僖公时期,鲁国的五官内阁基本上是由季孙氏把持的,季成子掌控着鲁国的整个朝堂。

从鲁僖公到鲁宣公,两代之后,鲁国内阁阁员在辈分构成方面就开始拉开差距了,季孙氏的季文子在三桓家族中还是绝对话语权的,因为叔孙氏的叔孙侨如尚未成年、孟孙氏的仲孙蔑新进入内阁加上辈分低了一辈,三桓就整体绑定在季孙氏的战车上。此时臧孙氏的臧宣叔臧孙许也选择主动站队三桓派系,所以东门氏的公孙归父在内阁中成了绝对的少数派。

公孙归父想要改变现状,理由是季成子有拥立鲁僖公的功劳所以领了首席执政卿,那么东门氏家族也有了拥立鲁宣公的功劳,为什么就不能谋求到首席执政卿的权利呢?

话说东门氏的东门襄仲可谓是春秋纵横家一派祖师爷级别的存在。

公元前632年4月在中原大地上爆发的晋楚争霸第一战的城濮会战,起因是因为齐国的齐孝公要对鲁国用兵,鲁国的卿大夫东门襄仲只用了一招就让鲁国完美地避开了战火的侵掠。东门襄仲带上臧文仲一道秘密出使楚国,向楚国借兵反击齐国,楚国出兵了还顺便征伐了宋国,刚刚与晋国签定同盟条约的宋国第一时间向晋国请求援兵,晋国的晋文公正想着接盘齐桓公去世造成后中原霸主的政治遗产,晋文公就此决定率晋军征伐进入中原的楚国大军,于是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爆发。这就是东门襄仲的出手,简直达到了襄仲一出手鲁国不用愁的段位了。

再就是拥立鲁宣公,可以让有着齐国血统的鲁国法定国君继承人灰飞烟灭,而拥立妃子生育的、庶子出身的公子成功即位,没有内战没有政变,只是跟齐国新即位的齐惠公一番谈判和对等的政治筹码交易,就如愿以偿地让鲁文公属意的庶子继位。这是怎样的斡旋能力和博弈手腕,还是应了那句襄仲一出手鲁国不用愁的传言。

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身上流淌着纵横家谋略宗师的血液,与之相相伴的野心自然也是压制不住的,何况在位多年已届而立之年的鲁宣公,更不愿意季孙氏的血脉压制。

现在鲁宣公的东门氏的期望值高度重叠,按照东门氏的谋略布局,一定是要有外力支撑的,这个外力有两个方向一是齐国、二是晋国,但是长期来看齐国也还被晋国压制着,晋国总还是中原联盟的盟主,虽然是断断续续的样子,但是就中原诸侯而言,晋国的盟主地位还是无人能替代的。如果作为中原盟主的晋国能站台和背书,那么铲除三桓家族的作业也就有了正当性和合法性了,必须取得晋国方面的支持。

但是从公元前600年起,晋楚争霸的柳棼会战、颖北会战、邲邑会战,连续四年的晋楚争霸中原会战,晋国国内群臣上下的注意力都专注在战事上。会战暂停,晋国就发生了清洗卿士家族的事件,公元前596年冬,先氏家族要为前一年邲邑会战战败承担责任,整个家族被清洗,成为继公元前621 年狐氏出局后第二家出局的晋国卿士家族。公孙归父嗅到了机会,而且王室的卿士家族争政也搞得风起云涌的,连王族成员都内卷进来了,晋景公和晋国上卿 士会都受王室周定王的邀请出面调停王室卿士争夺的事件风波,找上晋国是有戏的,公孙归父心里认真盘算着。

当然,公孙归父每一步的推敲,都是认真地跟鲁宣公做确认的,鲁宣公也认定只要晋国方面出手干预,颠覆鲁三桓是可行的,现在就等一个出访晋国的官方机会。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官方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前597年晋楚争霸的邲之战,晋国战败,晋国需要一个重新获得中原诸侯认同的事件。五年来来,晋景公率领晋国军民,一是消灭了盘踞于晋国后方的潞戎部族,二是击败了意图冒犯晋国的秦军,三是彻底消灭并占据了北方赤狄部族的地盘,四是出面成功摆平了周王室卿士争政的风波,晋景公决定借此诸多利好消息的加持,准备重新组织中原联盟的峰会和会盟活动。

对于晋景公的会议邀约,鲁宣公是第一时间回应的,而且回应是积极、正面的。

公元前592年夏,晋国在晋国境内的城邑断道举行了断道会盟,晋景公、鲁襄公、卫穆公、曹宣公、邾国国君等一国诸侯与会会盟。

断道,山西长冶沁县境内。从鲁国国都曲阜远赴断道,至少不下于1000华里的路途,按照国君出行的排面,光路上来回的时间至少就得要一个月的时间了。断道会盟发生了一个插曲,就是晋国卿士郤克出访齐国邀请齐顷公出席断道之会,在齐国郤克被齐顷公冒犯了,于是被齐顷公派来参加断道会盟的齐国代表团也被郤克折腾了一把,因为此时郤克已经接替病重的士会出任晋国上卿、中军将,主持晋国的政务工作了。郤克是敢于折腾出事情来的人,相信鲁宣公、公孙归父的断道之行,必定是与郤克达成了某种秘密约定了。

断道会盟的第二年,公元前591年秋,公孙归父为了巩固断道会盟达成的成果,在鲁宣公的授意下带着秘密使命出访晋国,这一次出访就是要谈出个结果出来的。因为鲁宣公只能起一个表态的态度,具体的活还是要授权身边亲信的人要操办,公孙归父再次单独出访晋国,就是跟晋国的上卿郤克勾兑了。应该说,公孙归父与郤克之间达成了约定、行动目标设定、行动进程推动等具体事项,出访取得圆满期望,公孙归父满载而归,回到鲁国,跟鲁宣公汇报过,就可以开始着手实施铲除鲁三桓的行动计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事情又出现了反转,鲁宣公去世了!

鲁宣公满打满算不过47岁,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或者是表面正常的非正常死亡,不得而知,如果从时间的巧合方面分析,不得不怀疑有阴谋论的嫌疑,而且嫌疑的等级必须是优先级的。

季孙氏是不沾血的,外人(包括臧孙氏的臧宣叔)也不会让沾血的,叔孙氏的侨如25岁了,必须纳投名状了;或者是仲孙蔑,因为他欠着季孙氏一个人情,仲孙蔑也许是当不了孟孙氏的家主的,因为他爹孟文伯是将家主之位传给仲孙蔑的叔叔孟惠叔的,理论上孟惠叔是可以将孟孙氏的家主之位传给改天换地家这一脉的,仲孙蔑的叔叔孟惠叔之所以没敢这么操作,而将家主之位传递回大宗一支,是有很多顾虑和考量的,仲孙蔑必须是欠着季孙氏一个人情,所以仲孙蔑也是要纳一个投名状的。

总而言之,47岁正当盛年的鲁宣公就不明不白地去世了,刚好就在公孙归父斡旋完毕从晋国回归鲁国的敏感时间点上。但是在内阁的盘面中,公孙归父就是绝对的少数派,没有鲁宣公的背书根本掀不起一滴的风浪,于是公孙归父出局了,流亡齐国,然后东门氏在鲁国被拉入了黑名单,后裔永世不得进入鲁国政坛,这一年公孙归父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