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真实事件进行虚构改编,请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30年秋天,中原大战进入了尾声。

辽阔的中原大地,已经变成一个庞大的囚笼,囚禁着冯玉祥军事集团。

几十万西北军,陷入了蒋军与东北军联合构成的巨大包围圈之中——津浦线上,蒋军占领了济南,陇海线上,蒋军主力推进到了郑州城下,蒋军杨虎城占领了洛阳附近的龙门,截断了西北军撤往陕甘根据地的退路,平汉线上,蒋军向北挺进,步步紧逼。

东、南、西三面受敌,北面,张学良东北军入关,占领了北平、天津、察哈尔以及河北。

冯玉祥见大势已去,带领卫队撤往山西,不久携手阎锡山,双双宣布下野。

与此同时,蒋介石通过电报和飞机撒传单的方式,向处于崩溃边缘的西北军发动猛烈心理攻势,利用早已倒向蒋军的韩复榘、石友三以及与西北军极有渊源的张钫、张之江、马福祥等人,对西北军将领进行分化瓦解。

一番操作下来,吉鸿昌、孙连仲、梁冠英等能征善战的一线将领倒向蒋介石,小股部队倒向蒋军阵营的不计其数,煊赫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土崩瓦解。

当然,也有一部分不愿归顺蒋介石的西北军残部,从河南陆续退到了山西南部,他们只有万余人,分属宋哲元、孙良诚、刘汝明、张自忠、赵登禹等将领。

这批西北军残部的处境仍然十分险恶,于外,他们客居山西,寄人篱下,于内,他们互不统属,人心惶惶。时值隆冬,部队给养匮乏,饥寒交迫,像难民一样等待着命运的最后裁决。

心灰意冷的宋哲元,一度打算退出军界,学冯玉祥归隐田园。

宋哲元是西北军元老,前五虎上将(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之一,当过陕西省主席和西北军第十路军总指挥,巅峰时期统兵十万人,然中原一战,西北军兵败如山倒,宋哲元带领几名警卫摇着小船渡过黄河,狼狈逃到山西,成了光杆司令。

宋哲元并不孤独,同样成为光杆司令的还有孙良诚。

孙良诚是西北军后五虎上将(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之一,资历比宋哲元略低点,但也是西北军独当一面的大将,当过山东省主席和西北军第二路军总指挥。

两个光杆司令困在晋南一隅之地,都想利用各自的声望和人脉,拉拢建制比较完整的张自忠、赵登禹等将领,成为这批西北军残部的话事人。

西北军残部,以张自忠人马最多,约5000人,但他资历较浅,没有上层关系,不可能成为话事人。虽然自己没有当话事人的资格,但张自忠的实力可以决定谁来当话事人。

经过一番较量,宋哲元获得了张自忠的支持以及张学良的认可,顺利成为话事人。

宋哲元与孙良诚水平和段位差不多,为什么宋能在这场竞争中获胜?

无他,背后有高人指点罢了。

02

宋哲元背后的高人,是东北人萧振瀛。

六年前,萧振瀛因在东北混不下去,通过老乡门致中和石友三的关系,进入了冯玉祥的军队,几经辗转,成了宋哲元的幕僚,深受宋哲元信任,宋哲元当陕西省长时,萧振瀛是西安市长。

萧振瀛经过商,从过政,带过兵,有胆有识,慷慨直率,善言辞、巧思谋,办事干练,口气绝佳,什么事到他嘴里都可以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

此前,石友三与张自忠有嫌隙,张自忠成为冯玉祥总司令部副官长之后,石友三担心张自忠在老冯面前进谗言,托萧振瀛出面摆平这件事,萧振瀛轻松搞定了这件事,还和张自忠结为兄弟。

有了萧振瀛这层关系,宋哲元能拉拢张自忠也就不奇怪了。

张自忠的支持必不可少,但光有这个支持也不够,宋哲元要当稳话事人还需要上层的认可。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忙于对江西用兵,无暇收拾北方残局,他将这任务交给了副统帅张学良,这与其说是任务,不如说是酬谢,酬谢张学良在中原大战的关键时刻出兵助蒋。

这意味着西北军残部名义上得听张学良的,是给编制还是就地遣散,都是张学良一句话的事。

萧振瀛前往北平,利用在东北军中的人脉,见到了张学良手下的传达人,送了1000大洋,要求尽快安排他面见张学良,同时让传达人尽可能挡住孙良诚派来的人。

就这样,萧振瀛抢先见到了张学良,利用三寸不烂之舌从张学良那里要了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的编制,还让宋哲元得到了张学良的认可。等到孙良诚的人见到张学良时,宋哲元当军长的命令早下达了。

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部设在山西阳泉,下设两个师,张自忠人马最多,拥戴有功,自然要分一个师长,另一个师长,张自忠提议冯治安来当。

冯治安与张自忠关系很好,又是宋哲元的嫡系,虽然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但他是张自忠和宋哲元都认可的人物。

兵力方面,赵登禹手下还有些人马,把赵登禹划给冯治安,再添了些杂七杂八的人马,勉强组成一个师的架子。

至于刘汝明,地位很尴尬,他虽然也是后五虎上将之一,资历很老,但人马不多,又没有别的出路,只能暂时依附于宋哲元。后来经张学良允许,获得了一个暂编师的编制。

1931年6月,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参谋长张维藩,总参议萧振瀛,下辖冯治安第三十七师,张自忠第三十八师,刘汝明暂编第二师。

至此,二十九军创业的草台班子搭建完毕。

二十九军虽然只是一个军,但它汇聚了原西北军的高级军官和骨干,传承了西北军的衣钵,从心理上讲,它仍有雄踞一方的野心与气魄。

03

与西北军一样,二十九军不缺能征善战的猛将,缺运筹帷幄的谋士,尤其是缺像萧振瀛这样能驾驭复杂局面并能从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谋士。

二十九军星火不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萧振瀛的谋划和奔走,因此他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萧振瀛不仅是宋哲元的心腹和军师,也和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结成了兄弟,对内对外的大事往往由萧振瀛拿主意。

在萧振瀛的主导下,二十九军头头脑脑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大家永远一致拥护宋哲元当头儿,张自忠当二头儿,依次以下为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

如果以后发展了,除了宋哲元是永远的首领之外,一律按照张、冯、赵、刘的座次,依次升官,绝不变更。

军队人事搞成了类似水浒传和天地会的排座次,是不是很江湖?

没办法,江湖符合人情世故国情,没有这个东西,没有凝聚力和稳定性。

二十九军虽然成立了,但每月从张学良那里领来的5万大洋军饷远远不够,军火和给养奇缺,而且它在山西仍属于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专属地盘,经常被晋军欺负。

显然,二十九军想要更大的发展,必须找棵大树,获得天使投资。

找谁?怎么找?这些问题都落在了“军师”萧振瀛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