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授权转自:标志情报局(ID:logonews-wx)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百事可乐宣布再次重塑品牌,弃用了沿用十五年之久的「笑脸」标志,然后将其上世纪60年代的标志翻新改造,并融入现代元素,营造出一种毫无现代感和专属于百事可乐的经典视觉外观。

时隔一年之后,百事可乐中国于3月1日正式公开了中文标志和新包装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性品牌通常会根据不同文化语言市场进行品牌识别的本土化设计,帮助品牌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百事可乐不仅推出了中文标志,同时还设计了泰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等其他语言版本。与此同时,百事可乐「占领」了世界各地的地标建筑,将通过屏幕向全球消费者展示新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语言的百事可乐新标志

无论何种语言,均按照一年前推出的英文版标志为框架设计。在保持统一风格的同时,又彰显了当地的语言特色。

以中文版标志为例,「百事可乐」的字体设计与英文版保持一致,但在细节处理上略有不同。原字体的「乐」字感觉和前面三个字不是「一家人」,又矮又小。新版字体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可乐新旧中文字标细节

例如「百」字的设计继承了上个中文版本的设计方案,将「日」字中间的横笔画以波浪线代替,寓意着百事可乐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事」字的顶部以及「乐」字的竖笔画均以斜切的方式处理,与英文标志中的「P」和「I」在视觉上相呼应,进一步强化品牌的整体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可乐新旧包装

除了中文标志的变化之外,新的包装也将同步上市。新包装不仅用上了新标标志,其罐体的颜色也从之前的传统蓝更改为明亮的电蓝色。

目前,已有消费者表示在超市购买到了新包装的百事可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可乐新标志和新包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中文标志历史

百事可乐最初于189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兰纳州一位药剂师Caleb Bradham 发明。起初的名字叫「Brad’s Drink」,1898年才正式更名为「Pepsi」并将其注册为商标。

1981年,百事可乐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美国商业合作伙伴之一,在深圳兴建了灌装厂。此后,百事可乐在中国快速发展,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后就设计中文标志(上图左)。但年代久远,目前无法找到更为清晰的标志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9月,百事可乐开始了新一轮的商标换新,出了经过彻底修改的新标志,保留了现代字体风格和波浪,但文字的图形完全分离。随后,中文版也进行更新。

这种经典的红配蓝被业内人士视为象征着时尚、活力和科技,也完美传达了百事可乐的品牌价值诉求,获得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至2006年的百事中文标志

2003年2月4日,百事可乐向全球推出了新的品牌标志。新标志将文字与图形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立体的三维效果,动感十足。然而,这一版本仅使用了三年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百事可乐对2003年的标志进行了轻微修改,将文字移至图标下方,并为圆形图标增添纹理和冰滴。这是百事可乐文字商标中最后一次出现大写字母,直至2023年3月底百事可乐恢复复古新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标志(2008)

2008年10月15日,百事可乐花100万美元邀请知名设计团队Arnell Group对其标志做出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革新。圆形的红白蓝球形图标不仅再次扁平化,而且还开口微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事可乐2006-2024年的中文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个标志的推出速度比较缓慢,直到2009年初才大规模实施。尤其在大中华区,,比美国市场晚了6年时间。

附:百事可乐完整的标志进化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穆晨提供的线报

❊文内出现的商标及图像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只供传递信息之用,非商务用途。如您认为文章内出现的图片或视频内容侵犯到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诉邮箱:copyright@logonews.cn

文章转载:标志情报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ttps://mp.weixin.qq.com/s/iZkmtavZuTbGJPsdF_FFVg

版权声明:“IXDC”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内容或作品等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给出内容所在的网址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我们会核查后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并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联系微信:18802086168

联系电话:18802086168

编辑 | 梁芊芊

终审 | 苏 菁

点这里,学习更多设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