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刚从田里回来,身上还挂着几片未干的泥土,母亲突然把我叫到了家里的老槐树下。她的眉头紧锁,眼神里透着一丝我难以捉摸的忧虑。“小华,你三婶今天来找你了。”她开门见山地说。

我一愣,三婶?我们和她家的往来已经很少了,尤其是自从那次借粮的事后,母亲似乎就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她。我心里一动,隐约猜到了一些事情,但还是装作不知道地问:“找我有什么事?”

“是来借钱的。”母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怒气,她接着说,“她说她儿子要结婚,家里拮据,想让你帮个忙。”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父亲就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的脸色比平时更加严肃了:“借钱?那么多年前,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去她家借粮,她给了吗?现在竟然脸不红心不跳地来借钱!”

母亲点了点头,显然对父亲的话深表赞同。她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华,你虽然在城里工作,挣的钱比我们村里多,但那也是你辛辛苦苦赚来的。不能就这么轻易地借给别人,尤其是……”

我插嘴问:“尤其是三婶那样的人,对吗?”我心里明白,母亲和父亲的反应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次借钱的事情,更多的是因为那次借粮空手而归的旧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里因此争执起来,我被夹在中间,一时间也难以做决定。母亲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因为我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忘了过去的恩怨。而我,心中却有另一番考量。

这一切,得从十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那年,我们村遭遇了罕见的寒潮,连绵的雨雪让许多家庭的庄稼受了损,粮食紧缺。我们家也不例外,到了冬天,家里的粮仓几乎见底。母亲知道,过了这个冬天,春天播种后,收成好的话,家里的情况就会好转。但问题是,我们需要先过这个冬天。

在那个绝望的时刻,母亲想到了三婶。按理说,亲戚之间应该是患难与共的。加之,那时三婶家的条件相对我们要好些,所以母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我去三婶家借些粮食。

可当我们抵达三婶家时,情况远没有母亲想象中那么简单。三婶虽然客客气气地让我们进了门,听完母亲的借粮请求后,她的态度却变得有些犹豫。“这个……”三婶拉着话,“你也知道,今年天气不好,我们家也没多余的粮食。”

母亲当时脸上的表情,我至今记忆犹新。她没有生气,也没有争辩,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好吧,我理解。”然后拉着我就要走。

在我们即将走出门口的时候,三婶似乎心里过不去,又加了一句:“等过了这个冬天,情况好转了,我一定帮你们的。”

这句话,听在当时绝望中的我们耳里,既像是一丝安慰,又像是无情的嘲讽。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言不发,而我心里却像是压着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母亲似乎就有意无意地与三婶保持了距离。虽然村里人之间的往来难免,但我能感觉到,那次借粮的事情,成了我们和三婶家之间无形的隔阂。

直到今天,三婶找到我,希望借钱以应对儿子的婚礼,这件事无疑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母亲和父亲的反对,我能理解。

但我自己的心里,却在思考,是否应该用这个机会,弥补过去那段未曾愈合的裂痕?

在经过了几天的深思熟虑后,我决定自己去找三婶谈一谈。我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解决当前困境,又不让家人心存芥蒂的办法。

那个下午,我站在三婶家的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门。三婶显得有些意外,她没想到我会主动来找她。

“三婶,我听说了您家的情况。”我开门见山地说,“我想,我们之间的这份旧怨,也该是时候解开了。”

三婶眼神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低下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小华,我知道,那年我对你妈妈的做法很不对。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都很后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点了点头,继续说:“三婶,我想借钱给您,不是因为我忘了过去,而是因为我相信,人总应该向前看。这笔钱,您可以当成我个人对您儿子婚礼的一份祝福,不必担心怎么还。”

三婶听后,眼中泛起了泪水,她紧紧握住我的手:“小华,谢谢你,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我微笑着摇了摇头:“三婶,您不用谢我。我只希望这能成为我们之间新的开始,让过去的不愉快都随风而去。”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起初,他们还是有些不满,但看到我坚定的态度,最终也只能叹气接受。母亲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光:“小华,妈妈错怪你了,你的心比妈妈大。”

这件事最终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宽恕和理解有时比执着于过去的恩怨更能带来心灵的平静。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选择用一颗更加宽广的心去面对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