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政府每年年初都会对全年经济做出规划并制定目标,在众多目标中笔者观察到CPI的目标是3%,看到这个笔者非常开心,因为这对普通人来说太重要了,我在2月份的文章《日本通胀 ,中国通缩,只要美国降息就好了?》中旗帜鲜明的提出:通缩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而且要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的CPI目标说明政府对通缩的负面影响也是充分了解的,当前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内外情况极其复杂,要破局,至少要结束通缩走向通胀,而且要快,通缩一旦持续下去就很难改变,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经济停滞30年的背后是通缩持续了30年,央行即便是将利率降低到负数也难以改变。

中国在2023年就陷入了通缩,虽然官方公布的CPI数据是0.2%,但是我们从CPI的月度环比数据中看到12个月中有8个月是负的,而且以更宏观的名义GDP同比变化更能看得清楚,虽然实际GDP增长了5.2%,但是名义GDP增速只有4.6%,这说明宏观物价下滑了0.6%,也就是通缩达到了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缩为何危害大?表面上看通缩会表现为现金更加值钱,而物价下跌、资产价格下跌,看似老百姓的钱更加值钱了,但是背后实际的运行却并非如此,比如资产价格下跌,这会导致居民财富缩水,中国人均GDP已经近1.3万美元,老百姓都有了一定的资产和财富,资产价格一旦下降,老百姓的财富是跟着缩水的,财富缩水的情况下消费会比较谨慎,倾向于保守消费,当这种观念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后,那么市场上的消费水平就会受限,那么商家的商品就不容易销售出去,或者是要降价实现,最后又进一步导致物价降低。

同时老百姓还有一定的负债,而财富缩水的时候负债不会跟着缩水,当整体财富缩水,而负债不变的时候,会反过来提升老百姓的负债率,使得负债在财富中的比例明显提升,这会进一步推升居民的资产风险,一旦有风吹草动,居民也更容易陷入纯负债的境地,现在市场上那么多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法拍的房子越来越多,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通缩导致财富缩水负债不变推升了居民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需要的物价降低是基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为普通人当然是希望物价降低,但是背后的原因不同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如果是基于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升导致的物价降低,比如中国工业能力的提升,过去30年家电、消费电子的价格其实是在下降的,这种价格下降就是良性的,但是如果是消费不振,导致供过于求,这种情况导致的物价下降其实是有害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业很重要,得有份工作,有工作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继续消费,但是就业来自于哪里?其实也是来自于消费,比如大家的旅游增加了,那么整个旅游消费支出就增加了,整个旅游产业链上的就业人口就会增加,工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些人增加了收入之后会进一步消费电子产品、家电家居等等,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也就是所谓的“内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消费起来之后,内循环顺畅之后,自然就会有一点通胀,我说的通胀是温和的通胀,而非是恶性通胀,政府将今年的通胀目标定在3%其实就是温和通胀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起码有从两方面下功夫,第一是消费领域,促进消费,打通消费的堵点,促进消费就会增加就业,春节刚过,比亚迪就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其他车企也纷纷跟进,比亚迪很快会是中国汽车的龙头,这种降价是基于成本优势之下的市场营销策略,但是对消费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比亚迪去年的净利润有300亿,创历史新高,今年要占领更多的市场,降价势在必行,在新能源汽车猛增的情况下,去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如果今年整体再上一个台阶,这背后增加的就业就非常可观了。

第二是资产价格,要从通缩恢复到通胀,不仅需要打通消费、促进消费,也需要稳住资产价格,需要资产价格止跌企稳,中国老百姓财富的标的有两个,最大的是房子,其次是股市,股市从2021年初跌了3年,最近一个月才止跌企稳,而房价也在2021年见顶之后跌了2年了,全国普降15%左右,为了稳住房价,从上到下出台了很多政策,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降低购房门槛等各种松绑政策都相继出台,房价虽然还未止跌,但是跌势已经大大缓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要实现3%的CPI目标,必须得需要资产价格止跌企稳甚至是上涨的配合,这对普通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政府在经济目标方面是是言出必践的,具体怎么做还不太清楚,但是目标已经定下来了,我们可以保持适度的乐观,无止境的看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