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过关课、验收课、交流课、优质课……,课课必听,听后即评!

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都参加过听、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各个学校最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不科学的听、评课活动不仅对讲课老师和听课老师无益,而且无益于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除了浪费大家时间和精力,只剩“一地鸡毛”。

在平时的听、评课活动中,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对老师的专业成长都毫无益处,尤其是作为学校领导,可以多听课,但是一定不要“乱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说好话式”听评课与“鸡蛋里挑骨头”式听评课同时存在!

“尽说好话式”听评课与“鸡蛋里挑骨头”式听评课同时存在!

在各个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尽说好话式”听评课与“鸡蛋里挑骨头”式听、评课同时存在,这是听评课活动的两个极端。

“尽说好话式”听评课多发生在所谓的专家或学校领导讲示范课时。

听课教师拼命找优点,评课时极尽恭维之词,尽显献媚之态,一次评课成了老师们展示情商的博弈场。诸如“教学目标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发言活跃”“多媒体技术操作熟练,设计的ppt内容丰富”等正确的废话;即使偶尔提点意见,也是浅尝辄止,只触及一些教学的“皮毛”,并没有挖掘出新层次的问题。

评课者赞美之词甚多,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的很少,或者说一些“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所谓的“问题”。主持人请评课者说说课的缺点,评课者往往都会说“还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缺点”。这样的评课活动,对改进教学不但没有半点作用,反而浪费了听课教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学校领导或所谓的专家在听评课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理念出发;不是从效果出发,而是从原则出发,“鸡蛋里挑骨头”,假话、空话、大话一大堆,却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一些老师在听课活动中,喜欢抱着“找茬”的心态,好像找不出点什么“错误”,就显得自己不会听课一样。在评课的时候,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评课老师以“俯视”的眼光对所听的课“指点江山”,于是“评课会”变成了“挑刺会”。很多时候,参加完评课会议后,讲课老师连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该如何讲课了。

“尽说好话式”听评课与“鸡蛋里挑骨头”式听评课是两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领导可以多听课,一定不要“乱评课”!

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多听课,但是如果自己不专业,一定不要“乱评课”。

一个学校要有好的教研氛围,学校领导的引导很重要,尽量不要把听课变成教学任务。

如果学校把听课次数当成任务,很多时候听课就会就会流于形式,根本就达不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目的。老师们只是为了完成听课次数,听课是被动的。至于上课教师的课上得怎么样,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听课任务达不达得到学校规定的节数,会不会被学校惩罚而已。

一线学校领导没有一线教学经历,却也热衷听评课,这对老师们是极其不负责的。如果学校领导所谓的“指导”是错误的,不仅闹笑话,而且还会误导老师们,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有一线教学经历的学校领导,哪怕自己非常擅长的学科,听评课时也要放低姿态,把自己视为上课者去听课,也就是这一堂课如果由我来上,我应该怎么上?我要注意和改进些什么?这样的深度思考、深刻追问,才能发现课堂教学的瑕疵,才能听出“门道”,这样评课才有深度,才能促使教学的升华,才能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境界。

作为学校领导,在听评课之前,最好能给所有老师上节示范课。如果学校领导上的课非常精彩,老师都发自内心的佩服,何愁老师们不积极主动听课,向领导学习!

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一文中有一段描绘非常形象:“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如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就是著名的“从游论”。那条“大鱼”的“前导”背影,既是一位好教师的背影,也是一位学校好领导的背影。

“尽说好话式”听评课与“鸡蛋里挑骨头”式听评课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学校领导,可以多听课,一定不要“乱评课”。如果你真的可以,你行,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