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约20亿的信徒,遍布全球各地。然而,在日本,穆斯林却极为稀少,甚至被称为一片“没有穆斯林的土地”。

日本政坛对穆斯林事务的态度可以用“冷淡”二字来形容。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的次数屈指可数,日本政要也极少踏足穆斯林国家。

日本政府几乎没有跟阿拉伯世界有过交集,民众觉得没必要,政府也觉得没必要。与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更多建立在石油、天然气一些资源贸易之上,在文化交流上极为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移民政策以严格著称,对穆斯林移民更是如此。即使是长期居留的穆斯林,也很难在日本获得公民身份,更别提什么永久居留权了。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日本生活多年,穆斯林群体仍然被视为“外人”。

根据现有的数据,日本总人口为1.24亿,而穆斯林人口仅为12万,占总人口的0.1%。其中,约有8万是外籍穆斯林,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的外来务工人员,而日本本土的穆斯林大概只有4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虽然自我标榜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但在如何处理穆斯林人群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

在日本几乎没有教授阿拉伯语学校机构,日本政府早期的政策也是尽可能的阻止穆斯林进入。即使是外国派来的专家学者,也不例外。

因为在日本,穆斯林群体普遍被归类为守旧教义派,简单的说,就是那些不愿意摒弃传统观念,拥抱现代思维的人。

在这个国家,伊斯兰教被视为一种异类宗教,常常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因此,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任何明智的人都不应该与之接触,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困扰。

尽管日本法律保障宗教自由,但实际上,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却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大多数日本人没有宗教信仰,据不完全统计,高达6成以上的国民声称没有宗教信仰。但另一方面,日本社会又深受神道教和佛教的影响,神社遍布全国。

而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背后是日本的“民族主义”在作祟。

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核心思想是万物皆有灵,并尊崇自然万物。在神道教的影响下,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祖先崇拜,并强调天皇的“神圣性”和日本民族的“优越性”。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国家神道,将神道教视为国家意识形态,并将崇拜天皇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传入日本后,逐渐与神道教融合。佛教强调的“入世修行”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正是在神道教和佛教的双重影响下,日本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也正是因为这种民族主义根植于双重宗教的信仰下,所以具有很强烈的排外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民族主义,也体现在日本人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上。尽管近年来日本社会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但根深蒂固的偏见依然存在。

无论是中国人、韩国人,还是来自东南亚和西方的外国人,都可能在日本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更别提穆斯林这种宗教性极强的群体了。

此外,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是,日本人对一神教的态度似乎也不接受。

上面也介绍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并没有根深蒂固的一神信仰。日本人更倾向于多神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拥有众多神社寺庙,以及各种祭祀活动。

而伊斯兰教作为典型的“一神教”,在日本不受欢迎,也就说得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饮食上的不便,穆斯林有许多的饮食禁忌。但由于传统的饮食习惯,日本人除了鱼肉,最广泛接受的便是猪肉了。在羊肉稀缺牛肉又贵的日本,如果想买到纯正的清真食品,是件很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