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后入卯月,卯月是木气最强旺的月份。木为少阳,少阳生发,则地气升腾,带动万物冒地而出。所以卯为茂也,万物冒地而出,乃发生之象。阳气出,则春雷响,万物长。震为雷,于是万物出乎震,是以雷声惊醒万物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气生发的根源在太阳,因此万物生长靠太阳。卯月木旺,正是万物茁壮成长之时。惊蛰节气是卯月的开始,二月建卯,开始于初一。于是农历的二月初一就为中和节,是人们祭拜太阳的日子,为太阳升殿之辰。

太阳是阳气的根源,中和节就是祭拜太阳,中和阳气,以祈求万物生长的节日。上巳节拜高禖,为祈子之日。重阳节为火库,也就是老阳之库,是阳气的尽头。所以中和节,上巳节和重阳节,就被称为“三令节”,反映着万物从始至终的过程。

在所有的节日名称中,中和节是最大气的一个。中为“天圆地方”的中间点,位于天地之中,五行之中,方位之中。在天为应龙,在地生万物,五行为土。土生木火金水为四象,木火金水合而为一就是土,为四象归一到太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个太极点,才有了东南西北的方位概念。太极点移动,其方位也会跟着变化。然而这个中间点可大可小,为天之应龙。于是应龙的特点就是可大可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应龙飞,则群星跟随。

书云:应龙,头枕星张,尾挂柳井,体映三台,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江、河、淮、汉、济之水,司黄帝,司倮虫三百六十。此处之司,就是掌管之意,所以应龙在天,掌管四象,掌管万物。其力量为土,是万物之母,也是万物之库。

因此“中”为万物之始,是天之应龙,也是大地之土,是方位的太极点,也是一切力量的标准。万物在四季之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实是在地球大气的变化之中,生长与归藏。所以气为万物生长的根源,中是衡量气场强弱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者不上不下,不强不弱,不大也不小,一切都刚刚好。气场中和,则风调雨顺,生活在大气中的万物皆顺。人也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大气之中,有什么样的气,就有什么样的人。于是《内经》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气。

无论是治万物,还是治人,都是中和气场的过程。气分五行,所以中医,也就是中和人身五行之气的过程,以脉搏跳动的沉浮和气色,来判断内在之气场,强者抑制,弱者补充。这也是判断生辰的标准之一,正所谓医易同源。

正如白居易在诗中所说:中者摇三阳之中,和者酌二气之和。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两气交感,以生万物。所以中和节就是中和阳气,中和万物生长的力量。万物生长靠太阳,于是中和节祭拜太阳,使天地交泰,气至中和,万物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龙抬头,就来源于这个节日,所谓龙抬头,也就是角宿东升,阳气抬头。阳气抬头,则万物抬头,阳气的根源在太阳。于是人们在中和节这一天,祭春神,吃太阳糕,饮中和酒,以祈求气场顺畅,万物生长。

今年二月初一,是甲辰年,丁卯月的癸酉日。辰年卯月为刑月,此时月建在卯,天体之力在卯位,卯酉相对,于是卯月的酉日就为破日。是以日子之力撞破了月建之位,从而导致月建之力破损而消耗,因此破日也被称为大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卯月是木气的顶点,大气中的卯木之力即将旺极,就像气球被吹到了最大一样。此时月建破,则木气散,就像被天体之力偷走了一样,于是卯月的破日也是天贼之日。天贼偷走了月建之力,破日损耗了月建之力。

卯为春门,是木气的顶点,代表着万物生长的强旺之力。酉在正西,为日落之象,此时万物已入,乃关门之象。其力量专门压制卯木,压制了万物生长的力量。此时太阳在戌,卯戌相合而化火,正是阳气上升的强旺阶段,最怕温度大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戌前为酉,于是卯月酉日就为月厌之日,也是天火地火之日。此时少阳之气被破耗,被偷走,则万物生长的力量减缓,所以今年中和节不出财,不嫁娶,宜晴不宜雨。要祈求阳气赶快上升。若温度大降,不仅万物不长,也是大地多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