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系浪浪。

最近新加坡宣布延迟退休到64岁,引起了很大反响。

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家在激动啥,我们自己不都要延迟退休到65岁么。

上个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里提到,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

按照之前流出的年龄计算表,这里只要是90后,不分男女,都是65岁退休。

这么一想,新加坡还是保守了。

其实由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严重,很多地方早都延迟退休到65岁以上了。

比如法国去年也延迟到64岁退休了,日本65岁退休,英国66岁退休,美国也是66岁退休,德国更激进点,67岁退休。

基本上发达地区的退休年龄都在65岁左右。

大家知道,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但这跟劳动力空缺无关。

毕竟只要老年人没收入,自己就会出来上班,用不着去考虑这个问题。

而延迟退休最主要的,是为了延迟退休金的领取时间。

自从人口老龄化形成共识之后,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

现在交的社保养老金,以后还能领到钱吗。

一般我们会用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来判断将来的养老金预期。

啥是抚养比呢,就是赡养一个退休人员所需要的缴纳社保人口。

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抚养比一度高达10:1,即10个劳动力赡养一个老年人。

而随着新生人口的下滑和退休人口的增加,养老金的抚养比一直在逐步下降。

2022年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2.69:1,即2.69个交社保的人,养一个退休人员。

根据推测,到了2050年,抚养比会下调到1.03:1.

也就是1个交社保的人,养一个退休人员。

2

这几年退休的老人,大多数都惊呼养老金这么少,就是由于抚养比下滑所带来的变化。

交钱的人变少了,领钱的人变多了,那养老金能不缩水吗。

所以很多年轻人也很担心,以后自己到底能不能领到养老金。

其实我看到延迟退休之后,反倒不担心养老金白交了。

因为延迟退休,就是另一种养老金的缩水形式,以此来对抗抚养比的下降。

怎么理解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全国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那么按照55岁退休的话,一共可以领23年的养老金。

如果这名退休人员从24岁开始缴纳的话,一共交了30年的养老保险。

而如果延迟到65岁退休的话,预期寿命不变的情况下,一共可以领13年的养老金。

假设同样是从24岁开始缴纳社保,该退休人员一共交了41岁的养老金。

这只是一个大概啊,但是可以看到,如果延迟退休到65岁的话,人均多交了10年的养老保险、少领了10年的养老金。

这就等于变相增加了养老金的抚养比,咋增加的呢?

原本55岁退休的,现在在65岁之前,都算是缴纳社保的劳动人口。

于是从社保的角度来看的话,缴纳社保的人多了、领养老金的人少了,从而达到了平衡。

但这里有个BUG,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问题。

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才68岁,现在已经涨到78岁了。

一线城市的女性预期寿命甚至涨到了90岁。

如果将来医学出现了重大突破,比如攻克了癌症,那么人均预期寿命会大幅延长,相当于人均的养老金领取时间也大幅延长了。

到时候如果人口没有新增趋势的话,估计才是一个大问题。

人口是个变量,预期寿命更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而保险公司在定制这些产品的时候,采取的还是老版的生命表,假设的是人均寿命才70多岁。

于是一旦过了80岁,就可以给到很高的收益,算是对长寿者的奖励。

但未来的情况是,可能是人均长寿,定价出现了错误,保险公司就会背上利差损。

所以现在保险业才赶紧弄出了一套与时俱进的生命表,预期寿命跟最新的数据基本持平了。

按这套生命表来算的话,养老金的收益会缩水30%左右。

那么如果将来人均寿命延长的话,估计社保养老金就缩水得更厉害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养老红利也是时代的红利,过了就过了,只能说自己要趁年轻多做储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