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就“2·14金门恶性撞船事件”结束了第15轮谈判,正如外界所料,谈判仍然尚无结果。事件发生后,大陆要求台方调查和公布事件真相,严惩相关责任人,向遇难者家属道歉,满足遇难者家属合理诉求,给遇难者家属和两岸同胞一个交代。台方最初承认两船相撞,大陆代表协助遇难者家属与台方展开多轮协商,但台方一再拒绝公布事发时的录像视频,拒不道歉、追责和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5轮协商结束后,蓝绿阵营在岛内“立法机构”也闹翻了。原因是,民进党当局借报告之机,给这起恶性事件定性,影响了其他职能部门对该案的调查处理。台“立法机构”要求有关单位就“2.14恶性撞船事件”进行专题报告,不料“海委会”负责人管碧玲罔顾事实,将“撞船”报告的标题擅自改为“取缔大陆快艇事故案”,内文也只字不提“碰撞”等词。蓝营“立委”认为,管碧玲有强烈政治企图,并用“抗中保台”的意识形态来处理问题,将整个公部门政策议题转化成个人的政治操弄,不仅让整个事件失焦,增加了问题的处理难度,更影响了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回顾台“海巡署”过去公开发言,2月14日案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称大陆船只“蛇行拒检,不慎翻覆”,丝毫没有谈及撞击一词。直到2名生还渔民返回大陆后,“海巡署”才表示大陆船只为躲避登检蛇行、甩尾,船尾撞上台CP-1051艇右前方,并造成翻覆。这也证实了台舰撞击大陆渔船的事实,如今“海委会”的报告又改口不称“撞击”。蓝营“立委”徐巧芯批评称,管碧玲说辞反复,对于是否碰撞一会说是,一会又不承认,说辞反复,刻意隐瞒事件真相,才是这次事件真正危机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是不是恶性撞船,蓝绿阵营进行了激烈交锋。蓝营认为,台“海巡”舰之前已经承认撞击,而且还不止一次,这显然是故意的。但绿营认为,是大陆渔民进入台方所谓的“禁止,限制水域”在先,台方进行拦截和驱逐在后,并隐瞒多次恶意撞击大陆渔船的关键事实。在蓝绿阵营的较量中,绿营仍旧是胡搅蛮缠,诿过推责。这与其之前同大陆协商时的表现并无二致。对于民进党当局来说,协商并不仅仅是解决撞船事件的本身,而是关乎是否具备在厦金海域的“管辖权”,这才是问题的重心。

有台媒披露,台方在与大陆的协商中表示愿意进行道歉和赔偿,但前提是大陆要承认台方在厦金海域的“执法权”和“管辖权”。同时,台方只会以书面的形式道歉,至于赔偿则是出于“人道主义”向遇难者家属支付“慰问金”。可见,台方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还提出承认其在厦金海域“管辖权”和“执法权”的无理要求,这显然是大陆方面所不能接受的。台方还主动关闭谈判大门,台方代表从金门返回岛内后,遇难者家属和大陆代表在金门等了2天,没有任何回复,第16轮谈判也被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大陆海警船,渔政船,海监船持续在厦金海域展开常态化巡查执法,这等于是实质性剥夺了台方的“管辖权”,台方在厦金海域的“执法权”已被终结。同时,大陆海警三艘舰船直接冲向台湾岛,进入23海里所谓的“限制水域”,这意味着大陆将没收台方在台湾本岛周边海域的“管辖权”,台“海巡署”即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有分析指出,大陆一直在事件中保持克制与忍耐,不希望让事态升级,但台方不仅拒不认错,道歉,追责,赔偿,反而还扬言强化所谓的“执法力度”,台军方更是叫嚣已经做好冲突准备,大陆已经到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地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进党当局一直认为,即便自己理亏,大陆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更不可能对台动武,他们甚至认为大陆只是“虚张声势”,在与台方打一场“心理战”,毕竟坚持两岸和平发展才是大陆主要对台政策方针。他们还幻想只要把撞船事件的协商无限期地拖下去,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心而论,大陆出于维护两岸同胞共同的利益与福祉的综合考量,坚持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撞船事件,但大陆绝不会接受任何无理要求。因此,未来大陆可能会在逐步强化对台“治权”的同时,直接宣布通缉肇事者。一句话,扫帚不到的地方,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只有大陆施加的压力达到台方所能承受的极限,他们才能就恶性撞船事件给两岸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