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退休制度的调整变革备受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延迟退休政策在减轻养老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专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即以个人总工龄为标准来确定退休年龄,这值得深入探讨。
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有不同的态度。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希望尽早享受清闲,而年轻一代则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显示了人们根据自身利益和处境对政策持不同看法的现实。
延迟退休政策在减轻养老压力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过度延长退休年龄增加了工作负荷和职业病风险。对白领职工来说,面临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此外,简单延长退休年龄与推进用工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不完全契合。
因此,我们应该权衡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不将其视为应对养老挑战的唯一手段。

一种更灵活、合理的退休政策值得考虑。以个人总工龄为标准实行个性化、灵活的退休机制是一个理性选择。

这种制度核心理念是根据个人实际工作年限和对职业的贡献确定退休时间。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何时退休,这更加人性化,也符合当代人对生活方式的新期待。
实施工龄制退休制度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建立工龄退休标准的评估和调整机制、保护个人退休自主权、完善退休人员社会保障等。

各相关部门需要协作整合资源,共同推进这项制度创新的实施。

在放开三孩政策的背景下,推行工龄制退休制度将有更好的窗口期。
我们需要为老有所养,也要为青有所成长。

在完善退休政策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也要关注个人的健康和尊严。

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构建一个更公平、合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退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