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规范“三公消费”,2012年起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基层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公务卡支付制度,在支付公务接待、出差差旅、公车运行维护等16项费用时,都要严格实行公务卡结算。近年来,公务卡的普及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实现可追溯可查找,成为规范公务支出的一项基础性财务制度和预防源头腐败的利器。但实际情况是公务卡使用率不高、持卡人不愿用等问题普遍,不少公务卡更长期沉睡。

(一)繁琐的报销流程和审批制度。尽管公务卡的初衷是简化经费使用流程,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繁琐的报销流程和严格的审批制度。这些复杂的流程可能会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在工作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开销会让工作人员对使用公务卡望而却步。每笔支出都需要提供详细的凭证、经过多级审批,导致报销周期长,稍不留意就会造成逾期,这无疑增加了使用公务卡的成本。

(二)对公务卡认知度不足或误解。公务卡的推出是为了简化报销流程、提高公务消费的效率与透明度。然而,在基层,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许多公职人员对公务卡的认知度不高,甚至存在误解。他们不清楚公务卡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流程,担心使用不当会造成个人财务责任。此外,对于公务卡能否带来实际便利性存疑,大部分人仍然认为公务卡其实就是信用卡使得公职人员对采纳新事物持保守态度

(三)缺乏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公务卡的使用涉及到公共资金的管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基层工作人员担心在使用公务卡时会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错误而面临审计和问责的风险。如果因为操作失误导致费用报销出现问题,可能会被认为有滥用公款的嫌疑。针对未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等情形,许多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因素导致基层工作人员认为公务卡可用可不用。

  • 作者:陈俊熙新乐市杜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