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架飞机的失事引起了剧烈的人事动荡,原先四野出身、此刻正任要职的干部基本上都受到波及。

像曾在辽沈战役中立下大功、时任福州军区政委兼福建省委书记的周赤萍中将就因此被免职审查十来年,最终的结果是他退出现役,按照师级待遇安置。

大军区正职到师级,这个落差对于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人来说,真是天上地下。

其实周赤萍并没有像几大金刚那样深度参与各种打击、密谋,只是1960年写过的一篇文章,偏偏在1971年初被找出来重新发布出版了。

有些尴尬的是,要再版的想法及审批过程,都不是周赤萍做的决定,奈何其中的夸赞言论正好放在了这敏感的时间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赤萍早年的革命意志是非常坚定的,1914年出生于江西宜春的他,17岁时参加了红军。刚刚入伍就要去应对国军发起的第三次“围剿”,他内心也有点忐忑。

离家时,周赤萍将身上仅剩的三枚银元交到母亲手里,不舍又坚决地说:娘,我去跟随红军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回家以后,我再来给您养老。

一开始周赤萍在红20军战斗,没过多久部队改组,红20军大部分指战员编入红4军。

红4军长正是后来影响到周赤萍晚年的林总,不过这时两人级别相差较大,并没有什么交集,周赤萍后来能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干部,靠的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惧牺牲的精神。

1931年9月,邹赤在高兴圩战斗中率先冲锋,成功突破敌方阵地,但他自己也被弹片击伤,所幸在战地医院进行治疗后,身体没有大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初,邹赤再次战场负伤,医生看到他左手血流不止,似有感染的迹象后,准备为他截肢。

如果失去一只手,那就没办法拿枪作战了,周赤萍一听,连连请求医生采取其他方法,医生跟他说保守治疗可能引起感染,到时会威胁到生命。

周赤萍点头同意保守治疗,直言如果不能留在部队里,他更情愿就此死了,医生被他感动,尽心尽力医治。好在周赤萍身体素质过硬,顺利挺了过来。

这两次身受重伤,组织将他定为二级残废,按照规定,这种情况就要被遣送回家养伤了,很快,有领导上门找到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赤萍却一口拒绝,直言自己的残废等级被评高了,说完强忍疼痛将受伤的左臂举到与右手齐平,同时坚决不收残废证和残废金。

领导见他汗如雨下又无比坚毅的模样,终被感动到,允许他继续留队。

从上述这些经历就能看出来,周赤萍革命意志和战斗勇气都是非常突出,所以能晋升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周赤萍历任红1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第3师政委等职。

日本投降后,他跟随罗荣桓挺进东北,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7纵政委、东北野战军10纵政委。解放战争有三大阻击战,其中的黑山阻击战周赤萍就立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林总给10纵下达的是死命令:坚守黑山三天,使廖耀湘兵团不能前进一步,也不能后退一步,以确保后续主力能实施迂回歼灭之。

该任务不可谓不艰难,当时调给10纵指挥的部队仅有5个师,廖耀湘兵团却有5个军,其中还有新1军、新6军这样的主力。

火力的对比更加明显,我方火炮的数量不过百,敌人却配属了飞机、坦克、重炮,士兵也有大量美械,从纸面实力看,胜负很轻易就能分出来。

但10纵没有畏惧,周赤萍在战前动员时还激情澎湃地说道:在10万强敌面前,我们处于绝对劣势,但从整个战役来看,我们却处于绝对优势!

有这种精神做鼓舞,再加上梁兴初的出色指挥、指战员的悍不畏死,最终硬是抗住敌人三个昼夜的进攻,完成了林总下达的任务。后又配合东野主力全歼廖耀湘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山阻击战比起辽沈中的另一大阻击战塔山更为惨烈,自身的伤亡人数更多。凭着此战的功劳,周赤萍名将的地位无可动摇。

后来部队入关,改编为解放军第47军,周赤萍依然担任军长,紧接着的南下追击过程中,也屡立战功。

待全国局势稳定下来,周赤萍被选调进入空军系统,先后担任过沈阳军区空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可以说战争年代,周赤萍都是一个很优秀的干部,哪怕是建国初期,他也能做到与时俱进。他知道国家正在建设时期,便努力去学习知识,专门请来文化教员,为自己补习功课。

用了四年时间,周赤萍基本把高中的数理化都学完,就于1958年主动申请转业到地方。得到中央批准后,他被调到云南担任省委书记处书记,负责管理一省的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职期间,周赤萍非常敬业,他多次深入一线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很多的赞誉。

不过他也做了一件后来影响不太好的事,1959年庐山后,林总兼任了国防部长职务,周赤萍作为昔日的部下,就想要弄一篇文章出来好好宣传一下。

为了能写好这篇文章,周赤萍还特意找到原语文老师李文辉,让老师帮他润色。半个多月后时间,这篇名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就完成了。

周赤萍拿着终稿给罗荣桓、谭政、刘亚楼三位昔日四野的领导看,他们都觉得没问题,于是在1960年这篇文章就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杂志上。

后来搞出问题的,正好就是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周赤萍经常出现健康问题,医生检查过后,认为他的身体已无法再适应云南高原生活。

于是,中央将周赤萍调到北京,担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

大运动爆发后,冶金工业部也没能置身事外,由于闹得太厉害,组织在1967年对其实行军管,周赤萍和另外两位军代表共同主持部门实际工作。

然而周赤萍很快就“靠边站”,被闲置两年多时间,直到1969年才复出担任福州军区政委兼福建省委书记。这个时期他跟林总来往肯定是有的,但也没到几位金刚那么亲密。

坏就坏在,1971年初福建省新华书店打算出版一些书籍,在找材料时正好找到了这篇文章,书店工作人员便找到周赤萍,希望能得到授权来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周赤萍正在住院养病,就回复道:我现在身体不适,这件事我也不好表态,如果你们想要用,按程序请示打报告即可。

既然他本人没意见,那个环境下要出版称赞林总的书,程序很好审批。所以,以周赤萍那篇文章为核心的出版物很快就现世。

这年9月13日,那架飞机出了问题,那本出版物就成了现成的材料,周赤萍随即被免职审查。

直到1982年,组织才做出结论,考虑到周赤萍对革命作出的贡献,决定免于起诉、保留党籍,以师级干部的待遇把他安置在兰州。

周赤萍晚年基本都在兰州生活,1990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