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3月6日文章,原题: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的偏执多疑是否虚伪? 我的一些好朋友是中国人,这不足为奇。多年来我经常到访中国、指导中国学生、与中国同事合作。我确信这种关系是好事,是两国之间增进了解的基础。然而,从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ASIO)负责人迈克·伯吉斯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来看,我的这种态度是天真而愚蠢的。我显然容易受到秘密特工诱惑,特别是“某个国家”的诱惑,我们可假定就是中国。

但是,如果澳中两国有谁试图秘密招募我或向我打探敏感信息,我必须承认我错过了——至少除了ASIO。我曾与ASIO特工有过几次“聊天”,谈及我在中国的联系人和我对中国的了解。但是,如果ASIO认为我能提供任何他们通过阅读学术期刊无法了解到的信息,他们就比我认为的更孤陋寡闻。

这或许就是他们骚扰在澳进行研究考察的中国年轻学者的原因。我以前的博士生在澳各地被跟踪,有人提供贿赂及其他好处,要求他们与ASIO合作——这正是伯吉斯抱怨的外国特工在澳所做的事。一切都没得到回应——除了愤怒和焦虑,于是,澳大利亚特工们尝试了恐吓。某天凌晨,几名ASIO特工、联邦警察等突查了中国学者的住所,并没收了手机和电脑。

这并非ASIO打击所谓外国影响力的终结。几周后特工上门找到我。鉴于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猜疑,我预料到他们会有后续行动。熟悉的那一套开始了。我认识谁?学生认识谁?他们见过谁……认为对澳中关系感兴趣的初级学者通过与几位澳学者聊天、去图书馆就能揭开国家机密的想法,凸显澳国内对“中国威胁”的反应正变得多么离谱。我借机向特工们道出实情,但不是他们希望的。我指出ASIO的行动是多么适得其反,并提醒他们,学生和学者的交流曾被视为有利于两国的良好关系。无疑,我的看法将证实ASIO对我忠诚度的怀疑。接下来可能还会有“访问”。如果电子邮件和电话也被监控,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惊讶。

安全人士会称,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现实。但如果我们要解决澳中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就须加强合作,架设桥梁、了解对方,甚至与同行建立友谊。(作者马克·比森是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