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也已成为引领当代战争形态变迁的核心力量。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战争形态,已经显露其强大的战斗力。在这一重要历史转折点,我们率先梳理“智能化作战能力谱系",并从“智谋" ”智感“ “智联” “智打” 和“智保”五类作战能力着手,绘制出相关“能力链条传递” 链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智感”作战能力谱系研究。

(一)智能感知能力

智能感知能力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协作地感知、 采集、 处理、 发送感知信息, 主要应用包括针对敌方兵力装备规模、 人员车辆动态、 核与生化攻击、 阵地地形和定位攻击目标等的侦探, 针对危胁安全及导致灾害的相关因素所表现的物理信息的监测,针对参战装备、 人员各种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控。

智能感知能力生成链路如图1所示,主要支撑装备及功能包括: ① 数据分析和处理“智脑”负责对“智网”传递的大量、多类型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对环境、目标的立体、全面感知;②仿真“智脑”负责评级及验证智能感知性能;③情报网负责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感知信息;④交互及传感“智体”负责与目标/ 环境进行信息交互及信息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智能感知能力生成链路

智能感知能力的主要瓶颈

目前,智能感知能力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①复杂战场环境下可靠性较差,能量耗尽、 硬件故障或被攻击等原因可导致感知网络节点失效,引起网络拓扑分割,降低网络覆盖度;

②链路带宽有限,常常因为传输感知信息超大、网络负载过多而导致链路堵塞甚至节点失效;

③战场实际场景的复杂环境因素,会导致通信链路质量较差、数据包丢失率较高的问题;

④易受干扰欺骗,智能感知边缘智能性能有限,易被针对性干扰,植入虚假信息;

⑤现有评级及验证能力较差,难以模拟真实环境;

⑥复杂来源导致数据结构复杂,时效性难以保障。

未来智能感知能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未来智能感知能力发展将主要聚焦于以下方向:

①建立可靠的感知网络拓扑结构,增强系统整体的鲁棒性;

②采用负载—容量模型、负载分配策略等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优化智能感知网络容量;

③创新路由算法,优化网络路由;

④通过协同等方式克服智能感知移动终端的局限性,研发承载网络专用智能算法的设备;

⑤开发智能感知信息集成系统,实时展现战场态势,形成通用作战图;

⑥发展新型能力评级及验证技术。

(二)智能目标识别能力

智能目标识别能力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目标进行智能判断、归类、区分,主要应用包括真假军事目标识别和定位、灾难救援现场目标搜寻和锁定、紧急物资远程快速运输等。

智能目标识别能力生成链路如图2所示,主要支撑装备及功能包括:

①数据分析和处理 “智脑” 负责对感知的目标信息进行识别处理;

②大数据 资源管理 “智脑” 负责收集并管理目标相关特征,为目标识别提供参考库;

③情报网负责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识别信息;

④信息处理协同网负责智 能目标识别的协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智能目标识别能力生成链路

智能目标识别能力发展瓶颈:

目前,智能目标识别能力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瓶颈:

①识别鲁棒性不强,现有智能识别方式较为单一,一旦对手分析出背后的识别逻辑,就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隐藏或欺骗,致使系统做出错误判断;

②可解释性不强,智能识别透明度不高,很难理解中间推演过程,智能识别结果难以获得决策者信任;

③依赖数据驱动,在数据缺乏领域进展缓慢。

智能目标识别能力发展方向

未来智能目标识别能力发展将主要聚焦于以下方向: ①加强识别鲁棒性,加强对非标准、强干扰目标的识别研究;

②采用可视化、 仿真等方式提升智能识别可解释性;

③采用数据驱动、知识驱动的方式解决小样本、强干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