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5日上午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了2024《政府工作报告》,并介绍了报告起草的相关情况。

黄守宏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心民心交融、政声民意共鸣,有三方面特点:

第一,《报告》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第二,《报告》上下贯通、融为一体。

第三,《报告》实事求是、务实平实。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对此,黄守宏表示,经历三年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总体处于“大病初愈”的恢复阶段,同时又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所以经济运行的压力加大。5%左右,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制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有条件有支撑。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素有国务院“首席智囊”、总理“首席智囊”之称,常为国务院总理提供重要决策服务。那么黄守宏是啥来头呢?

国务院研究室是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之一,也是国务院的“智囊机构”,承担着综合性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任务,同时为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服务。

在国研室的主要职责中,头一项便是负责组织或参与对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提出政策性建议和咨询意见。不过,在国研室的众多职责中,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项,还是负责起草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守宏最初在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任职,先后任处长、副司长、巡视员、司长。2008年,黄守宏进入国务院研究室党组班子,此后历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公开简历显示,今年60岁的黄守宏已担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已近8年。

黄守宏曾多次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上百篇。

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中华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编委等兼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12月底,黄守宏曾发表署名文章《 “一号文件”强农惠农》,讲述了自己与农业工作结缘的经历。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并宣布长期不变。黄守宏在文中称:那个时候,我正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学习。当时教科书里讲的还是过去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那一套,其中还有批判包产到户的内容。“一号文件”从根本上否定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对传统的农业经济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看到文件后,系里的老师和同学立即进行学习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这个‘一号文件’(1982年的‘一号文件’)和以后下发的4个一号文件,对当时正在学校读书的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此,我与‘三农’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毕业后分到农业部,还是后来调到国务院研究室,我都一直从事农村政策研究工作”,黄守宏写道:在新世纪,中央又发出了关于“三农”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我有幸参与了文件的起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任国务院研究室领导是“一正三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个个都是学者型官员、大笔杆子。比如,康旭平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起步于江苏省委办公厅综合处。曾任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用8个字形容过往的工作状态——白天拎包、晚上写稿。曾以笔名“东方亮”而广为人知的他,在《秘书工作》杂志上发表一组专栏文章《写稿这档事》,共12篇。这组文章不仅谈文稿写作,也记录了不少工作中的点滴。

(本文由中实智库据国新网、政事儿、澎湃新闻、方家评说公众号整理)

编辑: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