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时发现一件趣事,不少诗人是天资神童。“三岁识千字,七岁写名诗”的人,比比皆是。

比如,一池碧水,一群白鹅,年仅七岁的骆宾王随手就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江春水,一群欢快畅游的白鹅,就这么出现在我们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宾王少而聪慧,李白还少而勤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正是如此,他出口就是半个盛唐的诗句。

比起二人的优秀,李贺初出茅庐,更让人赞不绝口,面对大文豪韩愈、皇甫湜的考题,他毫不怯色: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这些人,他们天赋异禀,还努力勤奋,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可历史上,还有些人,手握一把好牌,却年少荒唐,不务正业,直到20岁后才幡然醒悟,决定好好读书,却不曾想竟读出一番名堂。

陈子昂、王之涣、韦应物等都是这号人物。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韦应物,他半生荒唐,因爱而止,半生等待,因爱而始。

韦应物出生士族,家族非同一般,“城南韦杜,去天尺王”,韦氏祖上十几代都是宰相,这在当时、现代都是了不得。如此家世,理应才高八斗,可他大字不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着祖上的荫庇,韦应物15岁时就在唐玄宗身边担任三卫郎。出入宫闱,他豪纵不羁,斗鸡走马……种种放诞行,横行长安城,而无人敢管。

没成想,他的人生发生转变。安史之乱打破唐王朝的体系,韦应物丢了官,失了业,也走进人生低谷。

从神坛跌落凡间,内心又该如何自救?不学无术的他,又该在乱世中如何自处?

就在这时,元萍走进了他的生活。

“动之礼则,柔嘉端懿;顺以为妇,孝於奉亲。”

妻子温柔解意、贤惠而博学,把他从混沌中唤醒,他开始奋发读书。

可是,他没能和爱妻长相厮守,相随四十载,熬过安史之乱,捱过韦应物贬官、罢任等种种坎坷,元萍骤然离世。

昧然其安,忽焉祸至,方将携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云诀。

一切来得太快,字字泣血,字字是泪。

辞官闲居,一夜春雨过后,眼前的景让他写下《幽居》,这是他从荣华富贵到安贫乐道,心境最好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居
唐•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这首诗的大意是:

这大千世界之中,我们每个人贵贱不同,烦恼也不同;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梦想,起早贪黑,忙忙碌碌。

而我,韦应物没有这样的烦恼,我幽居在这,享受这青山微雨,还有这春草、鸟雀的曼妙。

有时候,我会去找一个道士聊聊天;亦或者去找樵夫唠唠嗑。

我本来是个愚笨拙劣之人,所以才能安于安享受这样的生活。我并非鄙薄那些蝇营狗苟,那些追逐荣华富贵之人。

人生各有各的选择,可能只有他这样,从荣华富贵中来,又进入中年人生的起起伏伏,才有这样一份平淡。

韦应物说出许多中年人的心声,放下以前的那些追求,功名利禄,金钱,荣耀……

反而去欣赏那些过去看起来很平淡,无聊的东西,这无偿不是一种升华。

今天我把这首诗送给你!

愿你在求而不得的时候,能够拿出来读一读。

能够有韦应物一样安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