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定安3月8日消息(记者 蔡文娟)一身飒爽的戏服、灵活婀娜的身姿、悠扬婉转的唱腔……3月7日,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琼剧工作室里,徐芳丽正为了几天后的演出认真练功。看着眼前这位面容姣好、身材曼妙的琼剧名伶,很难相信她已经从艺三十余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发 张博 摄)

与琼剧结缘于“偶然”

回忆起与琼剧的结缘,徐芳丽感慨:“都是缘分使然。”1990年,16岁的徐芳丽陪好友去定安县琼剧团应聘琼剧演员,没想到却被考官看中,并通过面试。就这样,徐芳丽开始了一名琼剧演员的生涯。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琼剧演员,不仅要练习唱、做、念、打等基本功,更要学习领会、揣摩戏剧人物的情感和表现形式,用不同的唱腔展现出来,这对于从未接触过琼剧的徐芳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在练功(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那时候每天凌晨五点半就要起床去训练,压腿、走圆场、练唱,真的很辛苦,但是也是那段经历培养了我的耐力和毅力。”徐芳丽说。

即使日复一日地练习,付出了诸多努力,徐芳丽还是很难掌握琼剧复杂的唱腔。“当时剧团领导说我唱得比牛叫还难听。”在一年后的剧团考核中,徐芳丽因考核分数较低而离开剧团。在离开剧团的时间里,徐芳丽从事过百货公司售货员等多个职业,但她的内心,始终放不下琼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在练功(央广网发 张博 摄)

1993年,因经营问题停演的定安县琼剧团打算重组,新团长邀请徐芳丽重回剧团,让她深埋在心中对于琼剧的热情再次被点燃起来。于是,她再次回到琼剧这个行业。

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卡拉ok、电影等新兴文化元素进入到大家的生活,冲击着琼剧这一传统戏曲的文化市场,琼剧演出一度只有在农村地区才会出现。观众的减少和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了当时各个琼剧团的经营,其中就包括定安县琼剧团。仅仅8年时光,定安县琼剧团再一次停业。面对困境,徐芳丽没有改行,在投奔民营琼剧团谋生的同时,她也开始思考琼剧“复兴”的出路。

2008年,定安县琼剧团在困境中挣扎复演,当时新上任的团长黄茂安是徐芳丽的爱人,在他的坚持下,徐芳丽再次踏入定安县琼剧团。如何走出属于琼剧团自己的路?成为夫妻俩一直思索的难题。

首次尝试改编一炮而红

一直以来,各琼剧院演出的剧目主要以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文戏居多,鲜少有军事和战争题材的武戏。徐芳丽和黄茂安决定另辟蹊径,用武戏让停演七年的琼剧团一鸣惊人,琼剧《百花公主》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方向确定了,剧本却没有。“当时找不到完整的剧本,没有剧本就排不了戏,发愁了很久。”徐芳丽回忆,各个剧院找不到,她就想上网试试看。虽然当时网络不发达,但还是让徐芳丽找到了一份完整版的《百花公主》剧本,并花了两天的时间一句一句地誊抄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在琼剧《百花公主》中的表演(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剧本有了,但因为是传统剧目,徐芳丽和黄茂安担心观众会不愿意看。“要不要把剧本改编一下?但是编辑从哪儿找?”看着焦头烂额的丈夫,徐芳丽主动提出让她来尝试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2个多月后,新版《百花公主》正式在舞台上演,观众热烈的掌声和反馈使得剧团一时声名大振,也带给徐芳丽巨大的肯定和鼓舞,她开始意识到创新带来的活力与机遇。自此,她开始演员、编剧两肩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在琼剧《定安娘》的表演(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而后几年间,徐芳丽吸收多方戏种精华,创新题材,先后创作了琼剧《奏考回琼》《母瑞山》《父爱如山》《定安娘》等原创琼剧剧目,每一部都好评如潮,斩获了省内外大大小小的奖项,定安县琼剧团还连续四年代表海南基层剧团到北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琼剧式微探索发展新路径

琼剧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海南本土剧种,琼剧却一度式微,鲜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行。面对这样的现状,徐芳丽与其他琼剧演员都在思考:该如何传承创新,让琼剧持续保持生命力呢?

在一次与苏州戏剧院院长的交流中,徐芳丽第一次了解到了“戏曲进校园”这种形式。“琼剧的传承和发展光靠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弘扬琼剧艺术,必须从孩子抓起,‘戏曲进校园’就是很好的方式。”徐芳丽说。

2014年开始,定安县相关部门开始在全县推进“琼剧进校园”活动。定安县第一小学是第一批活动试点,由外聘琼剧专家及学校老师组成的琼剧教研组,开设琼剧课堂。徐芳丽成为第一批特邀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创编了古诗词琼剧曲目,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孩子们逐渐了解、接受和喜爱琼剧。“琼剧进校园”如今已逐步推广至全省多个市县的中小学校,仅定安县已有近十所中小学校开设相关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芳丽在中学进行琼剧教学(央广网发 定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这其中,徐芳丽也挖掘了不少好的琼剧苗子,经过精心培养,至今已有10多位学生考上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继续学习琼剧,其中有5位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为培养琼剧后继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几年逐渐涌现出不少优秀的青年琼剧演员,他们就是琼剧的‘活力’,是琼剧的未来。”徐芳丽说。

徐芳丽创作的剧目里,有一部备受赞誉的《定安娘》,剧中的“定安娘”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笔下的主角一样,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也在徐芳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在琼剧舞台的一线,创作出五十余部优秀的琼剧作品,为琼剧艺术人才的培养浇灌心血,彰显着琼剧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4年3月,徐芳丽荣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是组织的厚爱,也是一份更重的责任。”徐芳丽微笑表示,希望通过自己与更多琼剧人才的努力,推进琼剧在未来不断向外发展,将琼剧的艺术魅力弘扬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