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有些很瘦的老年人,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东西,甚至总是生病……他们可能是肌少症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肌少

肌少症是一种和年龄增加有关的,以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表现的老年综合征。

肌少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20%,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0%~60%。肌少症起病隐匿,其主要发病原因为不合理膳食、活动减少、营养不良以及患有慢性肾病、慢性肝病、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肌少症对人有何影响

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骨折后,由于活动减少,患者的肌肉会持续萎缩,躯体功能进一步减退。同时,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容易继发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最终导致失能。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手术成功、伤口愈合良好,患者的躯体功能也很难恢复到跌倒前的水平。

为什么会患上肌少症

肌肉衰老通常情况下,30岁时,人体骨骼肌的质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80岁的老年人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肌肉质量减少30%~50%。随着肌肉质量的减少,肌肉力量也会降低。有些老年人虽然体重没变,但体内的脂肪越来越多、肌肉越来越少,身体的活动能力、肌肉力量、耐力及心肺功能都是逐渐下降的。

营养不良老年人因食欲减退、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或者由于家属照顾不周,导致蛋白质及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摄入减少,加快肌肉流失。

运动量不足活动减少、活动能力下降都会进一步加重肌少症。

此外,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风险更高。女性绝经后,肌少症的患病率也会增加。

如何知道是否患有肌少症

老年人可自查是否存在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女性、有家族史、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卧床、多重用药、多病共存等。另外,老年人如果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无力等表现,或者男性的小腿围小于34厘米,女性的小腿围小于33厘米,就要警惕肌少症。

如有上述情况,建议您到医院完成以下检查,明确诊断。

肌肉质量检查:医生会通过DEXA仪、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等设备,检查患者的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检查:医生会检测患者的握力,进而判断肌肉力量是否达标。

躯体功能检测:医生可通过步速、6分钟行走、5次起坐试验等方法,检测患者的躯体功能是否达标。

如果患者第一条及第二、三条中的任何一条不达标,就可以被诊断为肌少症。

如何预防和改善肌少症

饮食均衡,补充营养60岁及以上、未患肌少症的老年人,应按照每日每千克体重1.0~1.2克的标准摄入蛋白质;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应按照每日每千克体重1.2~1.5克的标准摄入蛋白质。老年人可将需要摄入的蛋白质平均分配到每日的3~5餐中。

另外,由于老年人存在食欲下降、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情况,照护者可以用蒸、煮、炖、烩、焖等方法,将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禽肉、畜肉、奶、坚果、豆类等)烹制软烂,以便老年人食用。

合理运动,防止跌倒老年人应多进行户外运动,如跳广场舞、快步走等,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适当进行抗阻运动,如坐位抬腿、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预防跌倒。

服用药物,改善功能肌少症患者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并改善肌肉质量和下肢功能,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老年健康报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科医学科 周洪莲 肖幸

策划:郑颖璠

编辑:尤颖康 管仲瑶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