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父亲电话的那一刻,心如刀绞。爷爷,记忆里那个总是笑眯眯,把好吃的都留给我的人,走了。我匆忙赶回那个熟悉的小村庄,夜色如墨,星光稀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堂里,爷爷安详地躺着,仿佛只是沉睡。我跪在爷爷的身边,放声痛哭。

我们家乡的习俗,老人去世后要在家中停尸三天,这期间,亲人们要轮流守孝。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庄重而肃穆的过程,但是现在灵堂里全是让我闹心的场景。

烟雾缭绕,踢倒的酒瓶和扑克牌散落一地,打着牌抽着烟,一会嘻嘻哈哈一会吵得很大声。这些人怎能如此不尊重爷爷?

当我正要走上前让他们小点声的时候,坐在一旁的父亲看出来我的动作,“坐着,娃子,你懂个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读过书的娃,去过大城市,可是老一辈留下的传统就是这样啊!我们家族不大,兄弟姊妹和你这一辈的孩子也少,亲戚们能过来给你爷守孝,咱得感谢人家,你咋还能看不惯呢,太不懂事了。你看我,递烟泡水的,都得伺候好,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去给你爷添点香,烧点纸钱,你要还不理解,看不惯,还要去说人家,那你爷也饶不了你。”

从18岁去外地上学,20多年城里的生活,老家一些人和事我都忘了的差不多了,自认为受过教育,都看不惯这些习俗了。“他们来守孝,是让你爷在离开前,感受到有家里人还在陪着。我们作为晚辈,应该感激他们的陪伴,而不是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的话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意识到我的愤怒更多的源于自己的无知。

我坐在一旁,打开手机,搜素着这些习俗。

陪伴与慰藉:
守孝的初衷是为了让逝者在离开人世的最后一程不感到孤独。家人和亲友通过守孝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陪伴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守孝也给予生者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帮助他们缓解悲痛。
保护遗体:
在传统观念中,守孝还有保护遗体不被动物侵扰的意义。特别是在古代,人们相信守孝可以防止猫狗等动物接近尸体,避免尸体受到破坏。
准备葬礼:
守孝期间,家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准备葬礼所需的各种事宜,如安排报丧、采买物品和食品、招待前来吊丧的亲友等。这样,守孝的人可以帮助分担这些繁重的任务,让家属有更多精力处理其他事务。
社交与互助:
守孝还具有社交功能,它是一个社区互助的体现。邻里亲友通过参与守孝,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社区对逝者家庭的支持。
心理过渡:
对于家属来说,守孝是一个心理过渡期,它帮助他们逐渐接受亲人的离去。在这个过程中,家属可以通过与守孝人的交流,分享对逝者的回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缓解。

夜已深沉,我陪着父亲坐在爷爷的灵前,影子在墙上拉得老长。

“娃,你还记得你爷常说的话吗?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啊。爷爷希望我们活得洒脱,不能被条条框框束缚。”

我开始理解,守孝的人们,他们的行为虽然有些不能理解,但那份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是真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Type="normal"@@-->

我知道,爷爷的离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而守孝,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是对爷爷的最后告别。

父亲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感谢这个夜晚给予我的成长。习俗不是束缚,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习俗不是守旧,而是对我们传统的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