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6日京东发布2023年财报,高于市场预期,股票大涨16.18%。

3月6日,我又又再次被京东自营给刺激了,反复刺激,实在窝气。同时,好奇京东自营咋地这样。

|京东自营9个订单,6个出问题

这些年我网购的85%左右都在京东自营,人懒,图省心。最近两年,购买的频次更高,因为不仅买个人用的,还有公司的。买的越多,就被折腾的越多,恶气难消。

就说最近,自2023年至今,除了沐浴露和洗发水等小件外,我在京东买的相对“大”点的,共有九个订单,出现问题的就有六个,概率是66.7%。

按订单时间先后顺序,九个订单如下:

1、两套索尼相机

2、华为无线耳机

3、海信空调(3P,有问题,已解决)

4、美的塔扇 (有问题,已退货)

5、九号电动滑板车

6、小米内衣洗衣机(小问题,懒得换)

7、华为智选 达伦台灯 3台(都出问题,退两台,剩2台)

8、大众眼镜 (有问题,已换货)

9、万宝会议一体机(有问题,已换货)

最怪异的是,华为智选的那款台灯。我是先买一台,在办公室用,感觉不错,接着又给孩子和我的房间各买一个。等我夜间再使用时才发现问题,这个灯居然会发出异响,夜晚关灯后就更明显,拔掉电源也还响。夜深人静,这不规律的异响,很是瘆人。

找京东是换了一个,到货一用,还是那个问题。我再特意去查看其他两个,也是一样。加上新换的,四个全都是同一个问题。

可就这么明显的产品问题,直到我写这文章,这个台灯还在正常售卖。为啥会这样?

我推测,京东自营有权决定选品及上下架的人,要么没有一线客服和客户的信息反馈,要么有反馈但没有动力下架,要么是知道但不下架所得到利益更高。像京东这种比较集权的组织,如果没有一线信息的反馈系统,有权做主的人员又远离一线,能听到炮火的一线员工又没有权力,结果就是,类似的问题频频发生,一线客服态度仍然很好,客户仍然反复遭罪。

|售后服务流程繁琐,能把人给气炸

本来这文章前些天我写了七成后,气消了,就停了。

3月6日下午,收到京东自营上购买的万宝会议一体机。在安装支架时,发现底板和架子的安装孔对不上,两者明显不是一套,也就是品牌装箱时错了。随之联系万宝的官方客服,按他们要求,先后拍发了两个视频,还不行,还要提供更多的图或视频。一个简单直观的问题,沟通老费劲了。

另外,要换货,还得我自找快递发回去,然后等他们审批。看着万宝的客服毫无歉意、公事公办的“职业”态度,我都怀疑,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是不是改了,自己做错事,给别人造成麻烦,不用表示歉意了?我只好联系京东官方的客服,才知道京东自营还有另一种模式,就货由合作品牌发(难怪我的货由顺丰送来),有问题,也不是京东上门来退换。

为图省事,我就直接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申请还在审批,就接到京东客服的电话,再次确认属实,并说可以协调品牌方安排上门换货,最快后天到。还说:申请无理由退货可以,就是需要我自找快递寄回,完了,再给我申请运费退回。这就击中我的要害:网购我最烦的就是找快递退货!于是认怂,由他们安排换货。

我就是纳闷:这是京东谁做出这个事来?京东自营是京东的金字招牌,其中基于京东物流的履约服务的功劳不小,这也是我为啥更多在京东自营购物的原因。

如果给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跟自营以往的差别这么大,为啥不用个别的名字?就是再烂的名字,也要比往金字招牌上泼屎拆台强吧。这么搞,跟恒大搞矿泉水、非叫恒大冰泉一样。水还没喝,客户就好奇:这水会不会有水泥的味道。

在互联网高增长阶段,能快速搞到大流量是王道,业务再糙也不碍事;但现在是存量阶段,各大平台的肉搏只会更惨烈。最终能胜出,无外乎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伺候好目标用户。京东的优势是自营,自营的零售和物流,这个优势放在附加值高的商品上,就妥了。

|不靠谱的好评,坑了我多次

我从再购物的逻辑来说。购物有两类,一类是明确性购物,就是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另一类是不明确性购物,也叫兴趣购物,刷到逛到,一上头就下手了。

明确性购物也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要买什么牌子和型号的东西,例如要买华为mate60;另一种是知道要买那类东西,但不知道要买啥牌子及型号,我买台灯就属于第二种。

买台灯这事,我是清楚要买个阅读台灯,只是不知道该买哪个牌子及型号。就去京东搜“阅读台灯 京东自营”,出来很多的型号,再根据品牌偏好、价格和商品评价来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看到华为智选那个台灯的好评是99%(现在是98%),就毫不犹豫的下手了。结果,被华为和京东“伙同”给坑了。

华为把一个第三方的品牌放到华为京东自营的店铺里,且商品描述前还加上“华为智选”,却没好好把握商品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京东的评论,你把这些不同款的商品评论搞在一起,加上没店铺评论,这些不靠谱的“好评”就成了误导和祸害用户的帮凶,老邢我就是这二逼好评的重度受害者。京东上,就没有什么靠谱的东西是能帮助我筛选好品。让用户快速的买对东西,这本是购物平台最有价值的地方,显然京东不重视。

从“多快好省”的维度来看电商平台,在“多”这方面,淘宝和拼多多有天然的优势;在“快”方面,京东自营的送货速度遥遥领先;在“好”这方面,京东自营本应很有优势,但没做好;至于“省”,显然不是京东自营的强项,京东的策略是自营+平台(3P)。

3P确实能丰富京东的商品,也能上来一些便宜的东西,但相比淘宝和拼多多而言,是京东的劣势,只有京东3P上的商家也用上京东的仓储和配送,这样才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而自营这块,要想便宜,外部和内部都可争取。在外部,能否便宜,主要看销量,合作的品牌越多,分摊到每个品牌上的进货量就越小,越小就越难拿到低价。这也是风靡全球、市值超3万亿的Costco,为啥年销1.7多万亿,但合作的品牌也只有四千多个的核心原因。在内部,主要看人效,其中人员的贪腐是个不小的因素。

|价格变低了,体验变差了

去年老刘回归之后,果断力争低价。据京东2023年Q4财报,活跃用户增长明显,见效显著。作为购物平台,努力把东西卖便宜,这肯定是对的,就是阶段不同,能腾挪的空间大小会不同。除了让用户“买便宜”,还有一个的就是“买得好”。

从我近一年多在京东更高频次的购物体验来看,没感受到有啥改善。现在京东自营给我的体验像极了海尔,有问题时,两者响应都挺快,态度都挺好,就是浪费时间耽误事!对于海尔,能代替品牌很多,所以我是坚决不买他们的东西,不管是公司还是家用。

如今,互联网见顶了,粗放式跑马圈地的时代过去了,随之高质量增长的时代来了。而且,AI来的很是时候。这事,马老师看得明白,动作果断敏捷。你看,阿里正在不断的砍业务瘦身,持续在AI上排兵布阵,重压资源,意图明确。其实,京东更需要借助好AI,毕竟阿里和拼多多除了AI电商,他们的跨境业务可圈可点。

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互联网这波刚过去,AI又来了,又有新指望,还能目睹祖国的崛起!

各位电商平台的大当家,在大国博弈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如能利用平台自身的势能与优势,让那些生产“好品”且讲诚信的商家活的更好,走向世界,于己于人于国家都有益,这是莫大的善事。

最后,老邢诚招派代付费会员项目的合伙人,创过业、喜欢与人打交道、能出镜做直播的女生。人合适,工资+分红。顺着消费+AI的大势,一起做件能吹一辈子牛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