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夕,各地举办舞龙、舞狮、秧歌等多彩民俗活动,喜迎“二月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民间艺人在山东枣庄滕州市龙泉文化广场表演舞龙。新华社发(宋海存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街道东李社区,社区居民在民俗活动中扭秧歌。新华社发(张鹰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民间艺人在山东枣庄滕州市龙泉文化广场表演舞龙。新华社发(王龙飞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民间艺人在山东枣庄滕州市龙泉文化广场表演舞狮。新华社发(孙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民间艺人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民间秧歌会上表演传统舞蹈。新华社发(许传宝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9日,民间艺人在山东枣庄滕州市龙泉文化广场表演舞龙。新华社发(李志军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8日晚,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甘沟镇杨咀村,村民们观看皮影戏。新华社发(王毅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8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李家幼儿园“二月二 龙抬头”主题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梳龙头”。新华社发(贾海宁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迎晖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舞龙,迎接“二月二 ”。新华社发(王华斌摄)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地理视野下的龙文化现象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抬头仰望苍穹,期待着龙的苏醒与腾飞。那么,这一节日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地理文化内涵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龙抬头”这一说法的由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二月二正值春季,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此时,大地回暖,草木萌发,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苏醒。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将龙的苏醒与春季的到来相联系,形成了“龙抬头”的美好寓意。

从地理角度来看,“龙抬头”这一现象也与我国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春季是雨水逐渐增多的季节。随着雨水的滋润,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龙作为掌管雨水的神祇,其抬头意味着雨水将如期而至,为农业生产带来丰收的希望。因此,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地头祈求龙神保佑,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龙抬头”还与我国的地形地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平原广阔,河流纵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龙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其形象往往与河流、湖泊等水域相关联。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更容易将龙的形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独特的龙文化现象。

当然,除了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其他地区也有着丰富的龙文化表现。例如,在西南地区,人们通过舞龙、赛龙舟等活动来庆祝二月二;在北方地区,人们则会在这一天祭祀龙神,祈求平安吉祥。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龙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节日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与我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地理因素紧密相连。通过了解这一节日的地理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同时,这一节日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珍惜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程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