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好 俞刘东 通讯员 葛畅

“开始封闭高架,请在20分钟内完成。”

封闭作业人员从高架最里侧车道次第向外摆放起路锥、爆闪灯、导向牌等物件,拉起“封闭线”,引导原本继续向前行驶的车辆从一旁的出口驶出。

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穿夜光服的“精锐部队”迅速集结上桥,开始各类养护作业。

这是午夜时分杭州高架上的一幕。

从上个月底起,以7天(一周)为一个周期,杭州市区快速路部分路段(含隧道)夜间全封闭综合养护作业再次启动。

3月8日凌晨,潮新闻记者来到留石快速路,走近了这群半夜在高架上忙碌的养护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水线”养护近8000株月季

眼下花儿们正处抽芽期

封闭完成,绿化班组的负责人何怀东带领养护工人从早已等候在一侧的工程车上下来,他们迅速取上工具,开始干活。

7个人在前面剪枝、除草,中间插有2人施肥,紧接着是检查滴箭的何怀东,在他后面还有2人负责维修水管和清扫残枝落叶。这支队伍分工明确,像一条“流水线”,双手麻利动作、脚步不停,有条不紊地行进着。

这一晚,他们负责的是留石高架一段上的月季养护。双向8公里长的路段,放置了2613个花盆,每个花盆里种有3株月季。算下来,他们要在6个小时内完成近8000株月季的养护,“时间很紧,大家加快动作。”

眼下,杭州久负盛名的“高架月季”正是抽芽期,日后能否“繁花似锦”与此时的养护息息相关。在何怀东的安排下,每一株月季都要经过至少3道养护工序,“一点也马虎不得,大家一定要多用心。”

52岁的何怀东从2008年就开始从事绿化养护工作,作为一名经验老道的花匠,他仅仅是把插在土中的滴箭抽出来,轻轻一拔、一拧就能判断出好坏,“检查滴箭就是为了保证给水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季节,给月季施肥是顶顶重要的。3

2岁的安徽小伙朱文龙是队伍里最年轻的,他是这晚负责施肥的工人之一。一手拿着小桶,一手从里抓起肥料均匀地洒向花盆内,朱文龙告诉记者,上周已经施过复合肥,“现在洒的是钙镁磷肥。”

干了8年的高架花卉养护,从深宵到黎明的工作状态,朱文龙早已习以为常。他是何怀东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当时刚进社会,随便找份工作干,这些年师父用心教、我用心学,慢慢得心应手起来,我也爱上了这份工作。”

尽管白天可以休息,但昼夜颠倒的作息还是让朱文龙眼下两团乌青尤为显眼,“说一点不累是假的,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朱文龙和工友要花更多心思来养护植株,“要想来年花开得好,这时候要全面剪枝、上草,很辛苦。”

即便忙碌、辛苦,但绿化班组里每一位“花匠”都说,这份工作干起来开心、自豪。每每五月盛花期,朱文龙都会拍下月季随风摇曳的视频分享在社交平台,“花开了特别开心,感觉一整年的精心呵护得到了回报。”

精准控时、控距,清洗隔音屏

十年老搭档干活有默契

午夜,空旷的高架上,几辆清洗防撞墙和隔音屏的保洁车、侧壁车,来回穿梭。

其中一辆侧壁车上坐着的,是两张熟悉的面孔,驾驶员王映堂和操作员赵斯学。去年冬夜,记者曾跟随他们俩一起,亲历高架除冰,“二月底天气转暖,我俩就干回‘老本行’了。”

10年前,两人就开始搭档清洗高架隔音屏。每晚出发作业之前,两人分别要对车胎、发动机、储水装置以及清洗臂进行仔细检查,然后驶去作业区域附近的加水点,“清洗完一个作业区域一般要加两次水,10吨左右。”

王映堂说,杭州大部分隧道和高架路段的隔音屏都是他们负责清洗的,远的地方要到转塘、临平等处。因此,考虑到加水点有限,往往在出发前两人都会合计出一条最优路线,“任务重,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除冰,清洗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对他们俩来说,清洗作业过程机械且枯燥,“但也得全神贯注,注意细节。”赵斯学指了指副驾驶位上的操作手柄和十多个按键,“每一个都对应不同功能,稍有疏忽就容易按错。”

通常,王映堂会将车速控制在5-8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每小时能够清洗近万平方米的立面。清洗也十分考验两人的驾驶技术、操作技术,“车子和侧壁间隔多远最方便清洗,这是有讲究的,得配合默契才行。”

“越是小细节,就越能体现杭州的清洁美丽。”说起自己的工作,两人同样自豪,“清洗过的和没有清洗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灰扑扑的,谁都不喜欢。”

离他们不远处,汪德顺和李怀科正在清洗边井。一人弯下腰去打开井盖,掏出里面的垃圾,另一个人手持高压水枪向内喷射,清洗下水管道里残留的垃圾和挂在内壁上的泥沙。

“别看只是简单地清理边井,遇上暴雨天气,一旦有一个井内的排水孔没有清理干净,就可能引起积水导致整段路的堵塞。”汪德顺说,一点工作不到位,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不能因为简单就松懈,要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清理完脚下这个边井,两人又马不停蹄地去到下一个。一般,清理干净一处,要花上三分钟左右的时间,按照计划,当晚等待他们清理的边井有一百多个,“我俩都是熟练工了,一定能在天亮前完成清洗计划。”

脚底烫起泡、月换三双鞋

“年轻时在家带娃,现在就想陪丈夫一起干活”

滚烫的沥青混凝土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平整地摊铺到地面上,即刻腾起阵阵热气。

“小心,有150℃呢!”旁边的一位工人提醒记者千万别靠近,定睛一看,她是这个沥青维修班组唯一一名摊铺女工。

“干这活就是为了多挣些钱,而且跟老公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彭莲姣说得坦率诚恳。她告诉记者,年轻时她在家带娃,丈夫负责外出挣钱,现在娃都大了,她就出来和老公一起。

当记者问她,干这样的重体力活觉不觉得累时,她笑着摇了摇头,“以前在老家干农活,晓得自己的体力,实在做不动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一开始也吃不消,都是慢慢习惯的。”她向记者扬了扬手里握着的铁锹,“刚来的时候,根本铲不动,沥青熏得我脑子晕乎乎的,机器噪声大得耳朵嗡嗡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沥青工来说,冬天不算吃劲,到了夏天那才是真正的“烤验”。烧制好的沥青温度高达150℃,倾倒下来后,地面温度也迅速攀升,他们就要趁热不断摊铺。彭莲姣指了指自己脚上的胶鞋,“鞋经常烫脱胶,一个月要换两三双鞋,脚上的泡还没长好,又烫出新的。”

和她一起进组的另一名女工由于无法适应,干了一周就走了,而对于工作中的这些辛苦,彭莲姣总是用“习惯了”三个字来形容,“我坚持下来了,觉得自己还挺了不起的。”

彭莲姣所在的班组一晚上要完成2个路段、总共1500平方米的沥青维修工作,“我们干活就要争分夺秒,不然就会影响第二天的车辆通行。” 3个小时之后,第一处路段的沥青摊铺工作终于完成,夫妻俩贴身的保暖衣物也已湿透。

更换场地的间隙,彭莲姣和丈夫黄翔放下手中的铁锹,活动一下酸痛的双臂,又相互帮对方擦了擦脸上的汗,重新把口罩戴好。

赶在天亮,城市醒来前,当晚190多个工人还要忙碌好几个小时。

他们夜半的忙碌和付出,换来的是高架的安全和美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