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逝。
也是这一年,5岁的李白跟着老爸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清廉乡。
很多年之后,因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这个地方改成了“青莲乡”。
初来乍到的李白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对一个孩子来说,月亮时有时无,时圆时弯,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小李白不知道那是月亮,也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王母娘娘的瑶台镜飞到了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上真的有神仙吗?”
“月亮上的桂花树是神仙种的吗?”
“听说白兔捣了仙药,它是捣给谁吃的?”
小小年纪就对月亮充满了向往,多年后李白回忆童年时,写下了这首《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只是李白众多咏月诗中的一首。
在大唐论写月亮,李白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李白笔下有月亮的修饰语:明月、皎月、素月、夏月、秋月;也有月亮的代称:飞镜、玉蟾;还有间接表现月亮的词语:月光、月华、月色……
此外,以月亮为素材进行创作也是李白的拿手好戏。
在李白笔下,没有什么是不能用月亮进行比喻的:
用月亮计算时间: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
用月亮比作弓箭: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用月亮代指风景: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用月亮比喻美女: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用月亮形容忧愁: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用月亮比喻文才: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就是一场浪漫的“追月”之旅。
25岁那年,李白辞亲远游,第一站是去峨眉山赏月,表达一下对故乡的不舍: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故园之月真美啊,可是别了,我的兄弟们!”
离开四川,李白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流浪之旅。
他一路向北,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寻仙问道,一边写诗干谒。
他很聪明,先在圈子里混个脸熟,为将来踏入仕途铺路。
一路上,李白认识了王昌龄、孟浩然等一拨知己。
他还曾用“月亮”表达对孟浩然隐居生活的钦敬之情: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赠孟浩然》)
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李白闻讯后赠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看吧,月亮就是我李白的私有物品,想送谁就送谁!
40岁,李白的诗文得到了贺知章的赏识,由此混进了皇家社交圈。
在大唐集团,李白的日常事务就是陪李隆基及其后宫们喝酒赏月。
说白了就是以文卖笑,让皇帝高兴就行。
跟皇帝后花园赏月,他当场就用一句“瑶台月下”把杨玉环的美捧出了天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曾得杨贵妃厚爱的李白就被下岗了。
唐玄宗只是欣赏他的文才,并不打算对他委以重任。
怀才不遇让李白产生了厌政情绪,酒和月亮是那段时间李白最忠实的伴侣。
03
744年中秋夜,长安。
官场失意的李白用45°角仰望夜空,在迷醉中一口气写下了四首《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不光一个人喝,他还和贺知章等人搞办公室小团体,号称“饮中八仙”。
这八个家伙每天纵情诗酒,排遣郁闷,不务正业。
李白的粉丝杜甫也为此吹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是皇帝,我还是神仙呢,什么圣旨不圣旨的,等本仙喝够再说……”
终于,44岁的李白被双开了。
得到一笔安置费的他扬长而去。
临走时还留下了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
说完托梦的故事,李白又说出了可能是史上最狂最拽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远离皇家社交圈后,李白又开始了流浪生活,那首著名的《将进酒》便是这一时期写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浪久了也会想家,这时候月亮变成了李白的乡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静夜思》,日后也成了全球华人的接头暗号。
就连著名诗人余光中也在《寻李白》中夸赞: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04
杜甫的月是乡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晏几道的月是思念: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王维的月是高冷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的月是博爱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九龄的月是洒脱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的月则上升到了一种境界: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而李白也有一首《把酒问月》,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和张若虚的月,都是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不仅是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胸怀和境界,直到今天仍让人产生超越时空的共鸣。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喝酒赏月的好日子结束了。
李白的思想爱国情怀再次被唤醒,他回忆童年赏月的情景写下了《古朗月行》,向鲍照的《代朗月行》致敬。
鲍照通过月亮影射贵族的奢靡生活,李白写得比他还要高级。
文章开头我们只分析了诗的前半部分。
实际上后半部分才是《古朗月行》的精髓: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前面的白玉盘、瑶台镜,是李白影射自己过去对政治观念的年幼无知。
大唐集团走下坡路了,就像月满转亏一样。
转亏的原因,就是“蟾蜍蚀圆影”——癞蛤蟆把月亮吃了。
可不就是嘛,安禄山藩镇势力的膨胀才导致“安史之乱”,这是大唐倒闭的致命一击。
李白把满月比作盛唐,把安禄山比作蟾蜍,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05
欢乐时,李白望月: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失意时,李白望月: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忧愁时,李白望月: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思乡时,更是少不了望月: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李白不是在望月,就是在望月的路上。
大概统计了一下,李白以各种形式吟咏月亮的诗篇大约340首,差不多占他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
李白为啥这么喜欢月亮?
首先,今天人类知道,月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
但在古人眼里,月亮是神圣般的存在。
李白性格潇洒豪爽,而月亮正好符合他浪漫派的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李白是富二代兼大唐第一酒鬼,夜生活非常丰富,夜半喝喝酒赏赏月是常规操作。
不像当代人,夜生活不是坐在屏幕前追剧就是在KTV猜码唱歌,谁还有吟风颂月的情调?
最重要一点是,李白信奉道教,他曾千里迢迢跑到济南的老子观,在那里被官方授予道箓,成为“在编”的道教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教多迷信羽化登仙,追求长生不老,李白也不例外,酒精和月亮是他追寻浪漫的两种体现。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李白确实是投湖捞月而死的。
他曾为了赏月而登上太白山,踮起脚尖差点就摘到了月亮: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他曾在饯别宴上喝高了,扬言要上天摘月亮: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762年的中秋节,那晚的月色特别美。
大酒后的李白摇摇晃晃来到湖边,望着湖中的倒影大吃一惊:
“嘿,我心心念念的月亮怎么掉到水里去了?!”
他就想啊,我写了那么多月亮,不如今儿直接捞一个出来,给大伙带去中秋的祝福。
扑通一声,李白的追月之旅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