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提倡“以无力统一中国”,曾收复外蒙古却又被迫“三度下野”!

他因“三造共和”而赢得了无数的名誉,却又因“枪杀学生”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他就是被誉为“北洋之虎”的民国首任陆军总长,炮兵司令,号称“六不总理”的段祺瑞!

那么他一生的故事是如何的呢?最终他的结局又是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强不息,年少成名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在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

他的祖父虽然官至清朝的统领,但段祺瑞的早年生活却充满着坎坷!

段祺瑞15岁那年,因为他的祖父病逝于军中,从此段家便家道中落,甚至连段祺瑞读私塾的钱都拿不出来。

段祺瑞17岁时,便独自步行了2000多里路,从合肥赶到山东威海投靠其族叔段从德,随后便投身军旅!

本以为生活从此就能日渐地好起来,但没想到的是:

在从军后的第一年,其父段从文从合肥赶来探望他时,在返乡途中又被劫匪杀害了!

因为从小的艰苦以及年少丧父,使得小小年纪的段祺瑞脸上从此失去了笑容。

而取而代之的,则是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冷峻与刚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85年,李鸿章创办了“北洋武备学堂”,段祺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学堂炮科。

1888年,清政府开始选派武备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出国深造。

段祺瑞因李鸿章的赏识而得以远赴德国留学,后又留在了欧洲闻名的德国克虏伯炮厂实习和深造。

学成回国后,段祺瑞被派到了威海卫港担任随军武备学堂的炮兵教官。

正是因为李鸿章的“有意栽培”,才使段祺瑞从一个普通的武备学堂毕业生,变成了留学德国的高级军事人才!

这个段祺瑞的运气可谓是“天选之子”,总有着出类拔萃的好运让他能一路地顺风顺水,避开所有的困难。

1895年,30岁的段祺瑞赶上了清政府编练新军的好时机。

因在德国留学的经历,他被当时时任新建“陆军督办”的袁世凯所赏识!

没过多久,段祺瑞就接到了小站练兵处的电报,通知他前往参加编练新军,并限期报到。

段祺瑞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干与对袁世凯的忠心不二,后又迎娶了袁世凯的义女为妻。

这也使得段祺瑞很快就成为了袁世凯的“左膀右臂”,随后仕途更是一路升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苑兵变”,执掌戎机

1905年,袁世凯将新建的北洋新军扩编为了北洋六镇,而段祺瑞则出任了其王牌军第三镇的“统制”。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离世,在光绪帝驾崩后,袁世凯曾于当日被急召至宫中商量“立嗣”之事,但第二天慈禧就“晏驾”了。

因当时慈禧的最后懿旨:是立醇亲王载丰之子溥仪为继任的“嗣君”。

而长期以来,以载丰为首的满汉亲贵又因当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的告密而导致光绪帝被囚一事而耿耿于怀。

所以在慈禧死后,他们就更不会放过袁世凯了,因此袁世凯在进宫之后就一直未能回来!

于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就将此事告诉了段祺瑞,因袁世凯的知遇之恩,段祺瑞便随即决定:以“兵谏”的形式来解救袁世凯!

经过与门下徐树铮的商量,二人就以当时“几个士兵聚赌闹事”的小事为由。

上报陆军部:北京南苑发生“兵变”,随后,段祺瑞“出兵南苑率部镇压”!

由于南苑位于北京的南城,轰隆隆的炮声震动了北京城。

这也使得清政府乱作了一片,最终,在“兵变”面前,载丰做出了让步!

1909年1月2日,清政府就以袁世凯“足疾”为由,将他开缺了回河南“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派时任陆军大臣的荫昌,率北洋军队前去镇压。

由于北洋新军都是袁世凯所组建的,导致荫昌指挥不动部队,清政府被迫请袁世凯“出山”。

随后,段祺瑞便于袁世凯配合着,两人“一南一北,一唱一和”。

既利用革命军的攻势来胁迫清政府谈条件,又利用清政府来向革命军“讨价还价”!

最终,袁世凯通过“逼宫”的卑鄙方式成功地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末代皇帝溥仪的名下下诏“宣布退位”。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从此正式地宣告了结束!

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段祺瑞也因“逼宫有功”。

被视为“一造共和”的英雄,随后被任命为“陆军总长”,执掌戎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对“帝制”,横遭贬黜,二造共和

正所谓“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段祺瑞发现:

袁世凯对自己原先北洋的这些“心腹之臣”,已经不那么的信任了!

当时的北洋军政府,由于王士珍留恋清朝退隐归乡,而冯国璋又外调南京。

曾经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了,中央军事大权落入到了段祺瑞一人手中!

由于袁世凯的猜忌和疑虑,两人之间渐渐地就开始有了裂痕。

1914年5月,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称帝梦”,于是集中兵权,宣布成立了“海陆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

袁世凯亲任大元帅,由”北洋之龙“王士珍出任办事处坐办。

北洋的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参谋总长等高级将领则全部将为办事员,而段祺瑞则更是被免职了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地宣布恢复“帝制”,随后对手下人员进行了“大封爵”!

在获得“爵位”的126人中,唯独没有跟随着袁世凯出生入死,多年一起打江山的段祺瑞!

在袁世凯“称帝”之时,全国各地的“护国军”也纷纷地成立了。

由于袁世凯“称帝”的行为倒行逆施,随后的北洋军队作战也是持续失利。

加上全国各地又陆续地宣布了“独立”,此时的袁世凯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这时他想到了请段祺瑞出山来稳定局势,但段祺瑞却表示:若是取消帝制,我便愿意相助!

被迫无奈之下的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取消“帝制”后,还妄想着能继续担任民国大总统,但西南方面却坚持要求要袁世凯“下野”。

袁世凯便再次向段祺瑞示好,任命段祺瑞为民国政府国务卿兼陆军总长。

但终因全国各地的“倒袁压力”不断增大,最终于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谩骂声中去世了。

依据袁世凯留下的遗嘱,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而段祺瑞则就任内阁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度下野”,“走下神坛”

1917年5月23日,因爆发第一次的“府院之争”,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的职位。

随后段祺瑞离京退居天津,并通电表示:拒不承认黎元洪的命令!

此后,他在位于意大利租界二马路20号的寓所内蛰伏了两个月。

1917年7月14日,段祺瑞先是怂恿张勋进京“复辟”,并驱逐了黎元洪,然后再反戈一击,带兵终结了张勋“复辟”的闹剧。

此一出风云大戏唱罢,“北洋之虎”段祺瑞不仅赢得了“再造共和”的美名,而且还实现了重返京城权力之巅的“春秋大梦”!

然而,此时段祺瑞执掌的北洋皖系军阀却似乎有些是外强中干。

在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中,直系的曹锟和吴佩孚,只用了五天的时间便彻底击溃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北洋之虎”段祺瑞!

虎落平阳之下的段祺瑞只得再次退居天津,并在最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从此不问政事。

然而在第二度退居天津时,段祺瑞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将“风云”放下。

当奉系张作霖联合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将直系的曹锟和吴佩孚击败之后,他又“审时度势”地接受了张作霖和冯玉祥的“推举”!

毅然地返京,随后便出任了北洋时代独此一例的“临时执政”!

只是,这“临时执政”终究是个傀儡,迎来的也只是昙花一现的“虚假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拒绝日军拉拢,下野隐居

1926年,因为在京城制造了“三一八惨案”,61岁的段祺瑞便带着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污点惨淡地下台了。

从此也告别了,他纵横几十年的“北洋政治大舞台”!

第三次退进天津后,段祺瑞便每天专心地吃斋念佛,下午下围棋,晚上打麻将,再无半点的风云野心了。

然而在段祺瑞得享晚年的时候,他的境遇却很是寒酸!

据说在1926年的6月,黎元洪曾将段祺瑞告上法庭,原因竟是:段祺瑞无力偿还当初欠下的7万大洋欠款!

昔日的部下见段公馆此时落到了如此窘困的境地,于是便纷纷地自愿前来轮流充当门卫,顺便帮忙处理一些杂务。

这才使得了当时的段公馆,没有沦落到“黄叶满街无人扫”的凄凉地步。

由执掌国家最高权柄到下野隐居,段祺瑞的境遇可谓是一落千丈,以致寒酸到如此的地步!

这不仅反映了段祺瑞清高刚正的性格,也映照出了他那“六不操守”:

“不贪,不赌,不抽,不嫖,不喝,不占”,也的确不是孤名钓誉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鲸吞了东三省,又企图控制华北地区,准备谋划组织华北的傀儡政权。

此时日本在京津地区物色着合适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争取对象就是段祺瑞。

在日本人看来,当年“亲日”的段祺瑞与日本政府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虽然他隐退后无权无势,但段祺瑞在民国的“声望”和“招牌”俱在!

若是能将他引出来在傀儡政府中挂名任职,那么其曾经“北洋大头领”的影响力将是十分巨大的!

1933年,68岁的段祺瑞不顾旧部的阻挠,毅然选择了南下,从而也成全了自己那一份让后世称赞的“暮年英明”!

南京方面原本是希望段祺瑞能留居南京的,但段祺瑞却以“探望在上海求学的小女儿段式筌”为借口。

于23日晚间乘计程车悄悄地离开了南京,这也是暮年段祺瑞的另一份明智!

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南京素来是权力中心地是非之地。

如果不远离的话,难以保有自己最后的尊严,更难以安度其所剩无几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暮年,身后萧条

段祺瑞在到达上海后,先是被安排在了世界学社,暂住两个月后又移住到了法租界霞飞路的陈调元公馆。

1936年10月中旬,段祺瑞在听到长城内外惨遭日军侵略,导致轮陷混乱的情况下伤感良久。

11月1日,段祺瑞胃溃疡晚期复发,导致胃部大出血,终因抢救无效,血流不止。

于二日晚上八时撒手人寰,享年72岁。

在弥留之际,段祺瑞更是留下了一份令国人深思的“八勿”亲笔遗嘱: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本此“八勿”以应万有作为,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除了留下这一份遗嘱,临终前段祺瑞还对长子段宏业交代了一个遗愿:死后要归葬北方!

1936年12月中旬,遵照段祺瑞的遗愿,其灵柩被运抵北平暂厝卧佛寺。

之后,家属将段祺瑞的墓地定在了香山宝圣寺的旧址,但因段家长子的不赞成而耽误了。

可哪里知道,这一延误,竟延误出了段祺瑞身后的万般苍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强占了卧佛寺,并强令段家移出段祺瑞的灵柩。

这也是日本人对段祺瑞在当年“南下抗日”的报复!

其子段宏业无奈,只好将灵柩匆匆地从卧佛寺“起出”。

然后再草草地掩埋在了北京西郊白石桥段家三叔的墓地南侧!

曾经国家的最高实际执政者,一代枭雄,死后却连一块立身之地都没有,这是何其地悲哀!

纵观段祺瑞的一生,虽然他曾拒绝过日本人的拉拢,对中国民主的发展也曾有过贡献,但这些功劳也并不能全部掩盖他曾经的“恶行”!

段祺瑞依旧是一个典型的反派人物,但是历史也是不忍细读的,他的善恶也是相对而相辅相成的!

人性无好无坏,但在时代的背景下,整体的思维才显得更为地重要,我们无需苛责和深究。

因为只有时间才是人性的试金石,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历史也会铭记所有的一切!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