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除四害,也看过除三害。

四害,最初指麻雀、老鼠、苍蝇和蚊子,后来麻雀被平反,改成臭虫,再后来臭虫越来越少,被蟑螂替换。

三害,则是周处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横行乡里的少年周处和南山猛虎、长桥下的蛟龙并称,后来周处幡然醒悟,消灭了那两害,自己洗心革面,三害皆除。

用这个老故事,去拍一部新的电影,其实很难拍出新意,然而,《周处除三害》却做到了,让这个老故事焕发出了神采。就像另一部台湾电影《阳光普照》中,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样,通过新的诠释,成了整部影片的魂。

《周处除三害》好评如潮,最关键的一点:是把电影当成了电影来拍。这句话似乎不太好理解,电影本来就应该当成电影拍才对,但这些年,大量的华语电影其实都没能做到。看看那些高票房的影片,有的是当成了小品来拍,有的是当成了综艺节目来拍,还有的看似现实题材,也只是当成了社会新闻来拍。

这也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害,害得电影越来越不像电影,害得观众越来越不不知道什么才是电影。

诸多华语电影,没有尊重电影的基本规律,没有电影的结构,没有电影的节奏,没有打动人的电影语言。可悲的是,竟然也能在票房上获得相当高的收益,于是干脆继续如此,让电影越来越不像电影,比电视剧还不像电影,比短视频还不像电影。

这样的大害,早就该除,周处不除,《周处除三害》除。

很多人说,《周处除三害》成功之处,在于其惊人的尺度,其中血腥的暴力场面,让人叹为观止,别的影片这样的话,根本通不过审查。

审查,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不过是一个可以掩饰一切的借口。至少,我看到过的大部分优秀的华语电影,也都是通过了审查的。而当年所谓的“地下电影”,真正特别好的也不过凤毛麟角。

《周处除三害》真正让人称赞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从头到尾散发着电影艺术的魅力。太多场景让人回味无穷,比如开头眼部负重伤的陈灰只能站在红灯路口,无奈地看着陈桂林跑远,镜头升上去,全景跟着陈桂林的奔跑的背影。再比如陈桂林杀了香港仔,带着小美开车远离,夜色,光影,音乐的完美结合,让人充满感动。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周处除三害》能够走大银幕,取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这样的电影多了,那些把电影不当电影来拍的影片就会被除掉,这也算《周处除三害》多除掉的一害。

我太久没进过电影院了,甚至都忘了自己上一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时候,不是因为我不爱去,而是实在没有自己想看的电影。我是从VCD到DVD至少买了四五千张的影迷,多年来,在电影院里也曾看过上千场,从《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色戒》、《让子弹飞》、《一代宗师》,许多华语电影都曾在大银幕上给我带来过深深的震撼,绝不是视觉奇观,而是精神层面的触动,但那种震撼现在已经很难在影院中找到了,这也是《周处除三害》给我带来的惊喜。

最后,也呼吁一下中国电影能够尽快分级,类似《周处除三害》这样的影片才能够有更多涌现,观众的不同需求也能区分开。到时候,看《熊出没》的看《熊出没》,看“减肥秘笈”的看“减肥秘笈”,电影创作才能百花齐放,陈桂林最后闭上的眼睛,也算是为华语电影死也瞑目。

感谢关注,欢迎点赞,点在看。

请将公众号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